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宋霸 > 第二十九章 罪不至死

第二十九章 罪不至死

吴玠晚上单独请秦颂吃饭,劝他为西军出力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是想劝说秦颂放下对张浚的怨念。

陕州之战过去还不到一年,吴玠虽然没有亲至陕州作战,但在陕州之战失败后可是在潼关附近的彭原店一带跟金军打了两场狠仗,结果差点没能活着离开。

吴玠清楚当时张浚给守卫陕州的李彦仙下达了怎样的命令,当时的情形,张浚确实是把李彦仙当成了弃子,逼着李彦仙指挥有限的守军跟金军死磕到底,以此迟滞金军的西进计划,为富平之战的准备争取更多时间。

吴玠本人对于张浚的这个决定其实并不赞同,因为他觉得富平之战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兵马,有时候打仗并非兵力越多越好。只是以吴玠当时的身份,还无法影响到张浚的决定。

李彦仙最终没能守住陕州,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哭喊着投河自尽了。跟随李彦仙一起赴死的属官当中,正好就有秦颂的父亲秦桢。

如果秦颂只是一个纨绔公子哥,或许会把父亲的死因归咎于金兵的入侵,然而以秦颂白天的表现,吴玠敢说这世上没有谁能骗得了秦颂的眼睛。

所以,吴玠推测秦颂对于张浚应该是有着深深的怨念。这从他分析富平之战时的言语中,便能清晰的感受到。

秦颂此时尚是无家可归的孤儿,但吴玠也一点都不敢小觑了他。这是一个心有猛虎的年轻人,未来能够走到哪一步,谁也说不好。而且,经过了今日之事,西军之中也没有人敢对秦颂下黑手,包括他吴玠在内。

有些大家共同遵守的底线,是不能随便突破的。若是有人觉得秦颂可能成为威胁,便想使用阴谋诡计害死秦颂,必然会犯众怒,甚至成为众矢之的。

大家都是大宋朝的官员,不论文武,谁无子嗣后人?若是连忠烈之后都要被人

陷害,做下这种事情的人还有什么坏事不敢干的?这样的人,还值得大家信任或者支持吗?万一自己哪天被人算计了,子嗣会不会也像秦颂一样保不住?

所以说,吴玠现在不仅不能对秦颂有任何的不利,还要尽力保证秦颂的安全,确保秦颂在他的地盘上一点事情都不出。

吴玠喝的已经有六七分的醉意,趁着酒劲,终于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自李大人之后,如今的朝堂上,唯有张德远是坚定不移的主战大臣,就算他在川陕指挥作战时犯了一些失误,但也并非私心所致。颂哥既然有志仕途,当放下心中怨念,走张德远这条线,我也会从旁尽力相助!”

吴玠口中的李大人,便是已故抗金名臣李纲,而他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就是希望秦颂不要纠缠自己父亲的死因,因为张浚当时并非针对秦桢,跟秦家更无私仇,一切都是形势所致。

秦颂默然不语,心中想的却跟吴玠猜测的完全不同。

吴玠以为秦颂是在犹豫取舍,而秦颂实际在上是在考虑怎样跟吴玠讨价还价!

如果此时的秦颂,还是流落香泉镇之前的那个秦颂,他是断然不肯原谅张浚的。

但是,现在的秦颂完全就是另外一个人的思想啊。

他对于秦桢一家谈不上多么深厚的感情,若论熟悉的程度,甚至香泉镇上的杨老汉、二毛、赵炎这些人都要比秦家人给秦颂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

秦颂对于秦家人,只有一份未尽的责任,或者说承诺。

他会尽力的将秦家被金兵掳走的十八口人从北方救回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另外,等以后时机成熟,他还会回到长安把那口封闭的水井中埋藏的十八具秦家人的尸体起出来,然后妥善隆重的安葬。

当然了,今后想办法多杀一些金国士兵和女真人,替秦家人

报仇雪恨,也是必不可少。

秦颂在心中快速思考一番,觉得有必要接住吴玠亲自递出的橄榄枝。

“多谢大帅推心置腹的一番劝慰,若是撇开家父之死的恩怨,我对于张公还是颇为敬重的。以张公在陕西的行事来看,他知道重用西军将士,能够放下个人成见,一切以抗金大局为重,对于川陕抗金大业是有贡献的。”

吴玠见秦颂松口,心中大喜,马上附和说道:“是呀,张德远跟别的文官不同,他对女真人的狼子野心看得很明白,力主死战到底,跟金国寸土必争,是个真心做事的文官。”

秦颂叹了一口气,面带不解之色,问吴玠:“张公乃汉初留侯张子房(张良)的后人,按理说,以张子房可比姜太公的谋略智慧,家学渊源之下,张公不至于在运筹帷幄方面如此失色啊?”

吴玠本不想评价张浚的军事指挥才能,奈何他现在要劝说秦颂,只得苦笑说道:“德远二十一岁进士及第,历任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等职。苗刘变乱时,与吕颐浩、张俊、韩世忠等勤王复辟有功,受到今上器重,委以枢密院事。到了建炎四年,也就是去年,向今上主动提出经营川陕之建议,然后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一职。德远来陕西之前,从未领军作战,在运筹帷幄方面有所不足,也是人之常情。你以为,谁都可以像你这般妖孽?”

秦颂知道张浚和张俊虽然发音相同,但却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个人。张浚是南宋力主抗金的著名宰相,而张俊则是后来协助秦桧诬陷岳飞的武将。后世跪在岳王墓前的四个人当中,除了秦桧夫妇之外,便有张俊和另外一个奸贼万俟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