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砸下这么块大‘馅饼’,孙琇莹有点懵,不行,她得缓缓先……
盯着信印看了一会儿,孙琇莹脑子里闪过一道光,问向佩兰,“我所支用的每一笔银钱都有记账吧?”
佩兰据实回答:“宅子里的开销在账房都有记账明目。”
孙琇莹再问:“真不用报备?可随意支取?”
佩兰见孙琇莹一脸疑惑,她低头沉吟了片刻,想着怎样才能解说的更为清楚一些。
玉竹见状把话头接了过去,代为解释道:“回孙姑娘,散钱支取无需报备,大笔银钱是要大少爷批示才可调用。”
孙琇莹转向玉竹,“散钱怎么说,多少才算大笔银钱?”
“按账房先生的说法,百八十两是散钱,动则千两才算大笔。”玉竹被调来芙蓉阁之前一直是陆臻院里的丫鬟,故而知道的要比佩兰多一些。
孙琇莹蹙眉反问,“既然如此,为何不直接发放月钱?”用多少也好有个度不是。
玉竹词穷了,为什么她也不知道啊……陆家历来就是这么个规矩,但凡主子们的吃穿用
度都是自己拿捏,只有家仆长工们才按月领钱。
虽没得到回答,可此刻的孙琇莹脑子转得飞快。
常言道,富不过三代。
像陆家这样的百年经商世家,精打细算的头脑那是杠杠的,绝对不会纵容家里人没有节制地随意花销,如此安排肯定有他的道理。
试着换位思考来推测一下,与其刻意管束,不如让其自律,既能彰显陆家的豁达大度,同时也能从中反映出个人品相,外宽内紧,一举两得,这无疑是条可持续性发展的治家之道。
孙琇莹细细地摩挲着手中的白玉印,这枚白玉信印没有印饰,四四方方通体透白的一条玉块,底部印文也只有四个字,小篆刻得相当工整,四个字她也都认得,“瑾瑜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