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第一排最中间的不是公主吗?
她怎么还没走?
坐席时没看到公主,亦龄还以为公主略坐一坐就走了呢。
没想到,公主这么给罗老夫人面子,一直留到了现在。
只是,公主的心思似乎也没放在戏台上。
她垂着头轻蹙着眉,和身旁的罗大夫人小声地说着话。
亦龄坐在第三排,离得还算近,勉力去听也能听得个七七八八。
“……您今日能……实在是蓬荜生辉……听说王妃近来……您别太忧心……王妃定会……”
嗯?
公主的嫂嫂还是婶母生病了吗?
略顿了顿,便听着公主愁肠百结的声音。
“……但愿……可……连好些御医都束手无策……母妃甚至不肯再……”
啊?
母妃?
亦龄彻底懵了。
公主的母亲不是皇后或嫔妃,还能是王妃?
这是什么操作?
亦龄真心表示困惑。
还有,王妃是生了什么重病?会连御医也一筹莫展。
这时没有B超,没有CT,没有外科无菌手术室,更没有专业护理,但有传承发展了五千年的中医。
后世动辄便说中医是伪科学的人,大部分是没怎么接触过中医的,不过是觉得外国的月亮格外圆抑或嘲讽“你国”能带
来莫名优越感。
前世时,福利院院长极为推崇中医,她常说:“中医治本,西医治标。”她还说,“小孩子身子骨都没长成,西药多多少少有些副作用,小病小痛的能不吃还是不吃的好。”
于是,那枇杷叶煎水时淡淡的香气、清甜可口的冰糖炖梨、炒黄磨粉的鸡内金、抹在手脚的茴香汁……,亦龄到现在都不能忘。
她相信,中医是非常伟大且神奇的医学。
只是,中医药方是没有绝对的定数,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增减用量甚至药材,这便注定了中医是极为依赖经验的。
因此绝大多数的人去看中医时,倘若发现是个年轻大夫立刻就会心生疑虑不肯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