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崇这般觉得自己仿佛在从河里捞一只仅会嚎叫的猪,那边陈伯横已经摸着鼻子在文思殿议事的时候提起了西北军务整顿一事。
羌人之事,久远到可追溯至高祖年间,时年大梁刚立,西北豪qiáng据守四州,主动向大梁投诚,高祖北拒蛮族,南抗南吴,却不知西北豪族趁机肆意掠夺羌人羊马财产,又将羌人绑了卖到中原为奴,羌人不堪其苦,纷纷起义,豪族以qiáng兵镇压,可这一把火在羌人总是难熄,竟然连着烧了近二十年,这边压下,那边再起。
直到当时还是临海王的太宗到了西北,先镇压了羌人,又杀了几家豪族,又将两羌人部落族长委任为灵州、夏州刺史,大梁的西北才算是终于平定了下来。
可这几年大梁式微,当地豪qiáng施展的手段比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羌人出身的州刺史都不明不白死了几个,无论是贺兰山以西盘踞在凉州一带的羌人,还是与汉人混居于西北四州的羌人便又有些蠢蠢欲动。
薛大将军到了西北之后仿效太宗当年杀了几家豪qiáng,却难以再平息羌人的怒火。
他们见过汉人的血,也不愿再被汉人压在头顶。
朝中并非无人知道此事,只是总还觉得能拖下去。
似卫蔷一般知道一战已不可避免的人,满朝了了。
不少人听陈伯横提起西北军事,皆有些不解,也有人直言反对擅动刀兵。
高坐在上的皇后想了想,道:“此事我会转呈圣人,朝中对西北之事知道的不多,传信给薛大将军,让他派人来东都细细分说西北局势。”
皇后竟然并未一口回绝此事,这似乎有些反常。
只不过朝中众人都被吕氏、郑氏之事牵扯了心思,也无人出面反对。
……
卫蔷府上,霄风阁终于送来了他们在南吴所查的结果,这几年南吴君主杨源化励jīng图治,重用了不少年轻人,落在纸面上成了薄薄一个册子。
“祝融徽,庐州人士,二十七岁,进中书省给事中……”
“杨宪……”
“衡冲……”
“谢引之……”
在一旁静听着的崔瑶突然出声道:“这谢引之是不是就是智晖大师弟子,被誉为天下第一才子的谢不豫?”
读着册子的卫清歌有些茫然:“这上面没写呀。”
崔瑶笑着说:“那我知道的怕是比这册子上多些,智晖和尚在南吴颇有盛名,他在麓山建了一儒学堂,这谢引之十三岁进堂,十六岁文章名震天下,如今二十有七,是南吴公认的天下第一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