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唐夭离开,兄弟二人进了府里,荀攸本该回自家去,但暗看情况两位叔叔要吵架呢,怎么样也应该跟着去看看,不能真让他们吵起来。
荀攸摸摸鼻子死皮赖脸地跟上去,而荀谌一进门立刻冲着荀彧开口道:“为何拒人千里之外?”
“为何兄长认为我不应该疏远?”荀彧以反问,荀谌道:“袁侯爷出身名门,素有爱才之名,与我们是一路的人。”
“未必见得同出世族就是一路人,我问兄长,韩馥如何?韩馥的冀州是兄长劝他送到袁本初的手里的,而如今韩馥如何,兄长难道不比我清楚?”相比起荀谌的怒意来,荀彧却只是平静地问起他来,提醒着他袁绍如何行事。
“为冀州安定,夺其权,不令其掌军,有何不对?”荀谌自然知道韩馥这位前冀州牧是什么下场。
“韩馥于我们荀家有恩。”不说其他是非对错,荀彧只提醒着荀谌,那是一个对他们有恩的人。
荀谌道:“我会想办法护他周全。”
“你护不住。因你到现在都看不清袁绍是个什么样的人。”荀彧冷声地提醒,荀谌哑然,看向荀彧,荀彧道:“无妨,兄长若是不信尽可看看,接下来的事会让你看清楚你认定的袁侯爷是什么样的人。”
荀谌不相信,荀彧道:“世族出身,是啊,我们都是世族出身不假,原先袁本初的名声无非是不愿与董卓同流合污,因而逃出洛阳,我们难道不是逃出洛阳的?不服于董卓,想杀董卓的人何其多,最后如何行事,只是打着旗号实则为壮大自己的私欲,并无为国为民之心的人,当从之?”
问得荀谌半响没答上话来,荀攸在一旁道:“四叔,归于袁侯爷一事还是应该放一放,名声在外不代表他值得我们归附。”
名声这等东西,有时候真假难辨,他们早就已经过了听名声而识人的年纪了。
荀彧道:“我会静心在家读书,最近兄长莫让袁家的人上门。”
有言在先,表明自己并不愿意见到袁家的人,荀谌道:“文若,你是想恃才而傲。”
“我只想寻一个明公而已,将来一生与他同行,为大汉,为天下尽一份心罢了。袁绍此人,私利太重,更无远见,非我之明公。”荀彧一语定论,急得荀谌追问道:“是你说的不急于一时,可你分明已经做好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