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可是陇西李氏?”荀家三嫂没办法出言相助,可是听到唐夭提起自家的伯母出身时,好奇地问起。
“是!”唐夭哪里不敢承认自家大伯母的出身的,她也确实从小是由伯母教导长大,要不是徐氏下的是她的帖子,她不想麻烦唐伯母,唐伯母还打算亲自陪唐夭来这一回的!
听到陇西的李氏,荀夫人正色以对,唐家的关系,都是当亲家的人了,怎么可能不弄清楚,唐夭的母亲是早逝不假,可是唐家的女眷之中,个个都是出身名门,只是外面传闻唐衡与家中的关系并不亲密,现在看来却不是!
唐夭福福身道:“夭喜于厨下,不喜外出,伯母为此常有训斥,只是夭不愿意,这才没有随伯母一道出席各家,却非羞于见人,女郎即问明,夭自答明,望女郎记下。”
说到这里还是迎面女郎说明她可不是羞于见人,恰恰相反,而是不喜欢见人罢了。
“世家的女郎,不懂得jiāo际,只喜厨下,却能说得如此理直气壮。”女郎虽然叫唐夭驳了一回,并不就此放弃,而是再接再厉,想提醒唐夭这样的作为还是上不了台面的表现。
“于女郎看来,是父兄为重还是外面的人更重?”唐夭依然不见怒色,倒是问得越发的温和。
女郎虽然不解唐夭为何有此问,却连想都不想地答道:“自然是父兄为重。”
“夭也是这般认为,父亲在外为国尽忠,为陛下尽力,弟弟年幼,母亲早逝,为女为姐,当思照顾他们,让他们可以健康安乐,所谓jiāo际,不去也罢。”唐夭不紧不慢地答来,比起女郎的咄咄bī人,必须是唐夭的气度更令人称赞。
荀夫人听着也是暗暗认同,要说本来不高兴唐夭生母早逝这一点,眼下看来却无足轻重,一个心中有父亲,有弟弟的人,将来嫁给他们荀彧,必也会事事将荀彧放在心上。
当母亲的最盼的就是将来的儿媳能够事事将自家的儿子放在心上,事事与之为重,能见着这样的人,荀夫人还能有什么意见?
“你……”没想到想为难唐夭不成,好像一不小心把自己坑上了!
女郎目光不善地看向唐夭,唐夭却是笑着福福身,“夫人,若是不介意,且尝尝夭的手艺?”
她又不是来吵架的,在别人的家里,适可而止,点到即可,她是来刷未来婆婆好感的人。
未来,这就还不是她家,她应该退回去,接下来思量怎么让荀家人都认同她配得上荀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