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裴瑄大概已经知道都料匠为了给自己建府要拆他家的围墙,裴瑄若是生气自然会将帐算到他头上,现在他就算拦住那些人也未必有用,李恪是在为接下来的事情做准备。
不过在这之前,他要先将自己收拾gān净然后去入朝听政。既然已经要出宫建府,那么这就代表着一个信号——他已经长大成人,有参与政事的能力了。
李恪入朝听政这件事情并没有给李承乾带来多大的心理负担,如今李恪是新手,刚入朝肯定不能指手画脚,哪怕是皇子也是需要熬一熬才行的,更何况过不了两年李恪就要被踢出长安,他有什么好怕的?
裴瑄说得对,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只要这一点达到了就已经足够坐稳太子之位。
而他表现的越是沉稳,李世民对他于是喜爱。不得不说,重生一次李承乾总算是掌握到了刷李世民好感度的正确方式。
只不过,李承乾很稳得住,支持他的人却有人忍不住了,直接有人上书表示:皇太子当行冠礼,二月正巧是吉时,很适合。
冠礼,是男子成年的标志,虽然说真正的冠礼当在男子年二十之时举行,然而很多时候大家并不是非常遵守这个规则,尤其是在政治面前,跟皇太子差不多年龄的皇子入朝听政了,并且这位皇子还很得皇帝喜欢,哪怕知道李恪并没有角逐大位的能力,却并不妨碍大家怕太子受到威胁。
古往今来,当太子的那就是一个靶子啊。
只不过这封上书却被李世民给打回了,李世民的理由很简单:“东作方兴,宜改用十月。”
这个理由听上去不错,chūn天是耕种的时候不宜举行典礼,否则容易耽误农耕,只不过太子少师萧瑀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表示:“自历书看来,十月不如二月。”
李世民表示:“吉凶在人。若动依yīn阳,不顾礼义,吉可得乎!循正而行,自与吉会。农时最急,不可失也。”
恩,李恪自行脑内翻译的结果就是:什么吉凶都是胡扯,我说什么就是什么,少废话。
于是李承乾的冠礼就定在了十月份,虽然说太子的冠礼不能提前,但是分封诸王还是能够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