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政令出,举国欢呼,普天同庆。
当日,公孙一族男丁三百余人,在午门外被斩首示众。由刑部尚书,大理寺卿监刑。而后,京兆尹带三百人,命公孙家女眷幼童在其府邸饮鸩而亡。
傍晚,师文昌亲自带着圣旨和鸩酒、白绫来到刑部大牢。
大牢深处,刑房最为宽敞,这里有好几个人都待过,但公孙渺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也会死在这里。
“请公孙大人上路。”普天之下,还会叫公孙渺一声大人的,怕也只有师文昌了。
公孙渺看了他一眼,淡淡问道:“我的家人会如何。”
师文昌低眉敛目,恭敬答道:“请大人放心,陛下会妥善安排。”
辰曌的安排合情合理。
九族尽灭。
上至八十老妪,下至初生婴孩,一个不留。
公孙渺苦笑,拿了鸩酒,一饮而尽。
至此,刑部颁布公文,告天下书——公孙渺一案正式结案。
……
……
入夜,夜幕低垂,空中繁星密布,夏风和煦。正是华灯初上之时。
辰曌心情不错,负手而立,站在宫墙之上遥望远方。
不知过了多久,忽听一阵沉稳而细碎的脚步声传来,她头也不回,已猜到来人是谁。
“送走了?”辰曌淡淡问道。
师文昌来到御前,躬身颔首:“回陛下的话,送走了。”
“嗯。”辰曌长舒一口气,像是卸下了长久以来压在肩上的重担。
公孙渺在朝多年,历经三朝而不倒,要将这样一棵盘根错节的大树连根拔起,着实费了极大的心力。这其中牺牲的人多如牛毛,让辰曌几乎一闭眼就能看见他们冤屈的目光。
可她无悔。就算重来一次,她也仍会这样做。
师文昌看着辰皇单薄的背影,难以想象,左相bī宫造反一案,竟在两日内被她处理得gān净利落,不落痕迹。
两日前,公孙渺怕还做着太上皇的美梦。
两日后,他便已经化作一具冰冷的尸体,死后连个敢祭拜他的人都没有。
师文昌胸中惆怅万千,但更多的是心疼。
心疼天下苍生,黎民百姓的生计,这所有的所有都落在辰曌一人肩上。那是连大多数男人都无法承受的重担。
这时,辰曌似乎察觉到他的目光,忽而回头,便见师文昌面露痛惜,目光悠长。
辰曌忍不住调笑道:“师内侍,你小小年纪,为何总露出这般连朕都不曾有过的沧桑目光?”
师文昌慌忙低头,摇头道:“奴才不敢与陛下相提并论。”
“你以为朕在夸你?”辰曌失笑:“朕在埋怨你。你让朕心情不悦了。”
师文昌连忙跪倒在地,磕头道:“请陛下恕罪。”
辰曌有些惊讶的瞧着他,而后将其扶起,叹道:“在朕身边,你无需害怕。朕只是希望,日后你能多笑一笑,那或许能让朕多活几年。”
“回陛下的话,奴才遵旨。”师文昌恭敬颔首,仍是不苟言笑。
辰曌被他这副公事公办的模样弄得有些头疼,摆手道:“罢了,不说这个了,能跟在朕身边的人,也不会是天真烂漫的人。朕不该要求你笑脸迎人。”
师文昌看着辰曌,眼睛里情愫万千,好几次想说话却又止住了。
他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
辰曌猜不透他的心思,但见他这副纠结的模样,忽而淡笑道:“你欲言又止,是否想问魏紫如何处置?”
师文昌闻言一愣,他其实并未太将魏紫放在心上,但辰曌提起,却也开始好奇魏紫究竟会作何处置。
师文昌再次躬身颔首,问道:“陛下,左相已死,魏大人他……”
“杀了。”
辰曌轻描淡写不带一丝感情的话语让师文昌身形一滞。
她的冷漠从未改变。
她甚至连枕边人是何物都毫不关心。
她要的是结果,至于过程如何,她不想làng费时间在这种小事上。
见师文昌不答话,辰曌又道:“连你也以为,朕连心爱的人都分不出来吗?”她眼角眉梢虽然带着几分笑意,但语气却冷得令人心颤。
辰曌转过身子去,看着天空中的星辰密布,淡淡道:“魏紫像极了琼林,可也只是像。他始终不是他。朕又怎会如他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