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雪泥鸿爪 > 默认卷(ZC) §不悔少作

默认卷(ZC) §不悔少作

我不知道最初怎样想出这个创意的?编这一部文学界诸作家的《我的第一篇》,确实有些意义,而且约请了那么众多的同行参加,就这一话题,精彩纷呈地登场表演,颇显出设计者的一番精心构思。

老子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论多么伟大的作家,他总是从成功的或不成功的第一篇开始他的创作生涯。让作家自己来陈述他的第一篇作品的创作经过,对于初学写作者来讲,对于研究作家的人来讲,对于文学史来讲,甚至对于作家本人来讲,都是善莫大焉的事情。

即使像《圣经》里所说的那巍巍通天之塔,无论它多么的高耸入云,直达天庭,在底部总是有最早安放的第一块砖。没有这第一块砖,也就没有第二、第三块砖,乃至最后的达到登峰造极的那一块砖。因而这第一块砖,好也罢,赖也罢,是塔的基础的一部分,甚至是起到过决定性作用的一部分。别看它只是小小的不很起眼的一块砖,也许材质窳陋,制作粗糙,但对于塔的位置,塔的高度,塔的结构,塔的稳定性,这最早放下的一块砖,就已经将此后的整个格局注定了。

所以,作家的第一篇作品,所谓发轫之作,为作家今后的创作道路,实际上奠定了这一生努力的方向。

也许随后漫长的舞文弄墨的岁月里,作家们在艺术追求上的风格嬗变,形式不一,趣味更张,爱好有异;或者在探索的过程中,走过这样和那样的弯路,乃至于彷徨、困惑、踌躇、犹豫,最后达到愤而掷笔的地步;当然还有并非作家个人所能躲脱的原因,而踩上了地雷,而坠入了深渊,而由此永劫不覆者。不管如何的快乐,如何的痛苦,如何的“捻断几茎须”,如何的“冤沉泪罗底”……,总之,与文学结下生死不解之缘,大概是无法摆脱的了。

刚登上文学的竞技场,谁也不敢夸口自己将会是胜利者。即或是驰骋沙场的老将,也不可能是常胜将军。才华、努力、自身积累,以及机遇等诸多方面的相互作用,成功的概率是很难把握的。但第一篇变成铅字的作品,却无论如何是创作道路上的一块里程碑。任何一位作家,都是从这儿出发的。它给作家带来的,固然是声名,是稿费,当然也不排除是麻烦,是痛苦,但比这所有一切更重要的,是给作家带来走这条荆棘之路的信心。

于是,便有了献身文学的决心,一往直前地写下去了。

第一篇,一鸣惊人,未必是好兆头;同样,第一篇,起步平平,也未必是坏兆头。有的人,譬如五代的花间诗人韦庄,当他声名鹊起以后,就对他早年的《秦妇吟》那部写离乱的长诗,觉得有点儿辱没自己了。

这首长诗也可算作他的第一篇吧!因为诗里对于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的控诉,和他后来提倡的绮丽绯恻的惟美主义宗旨相背,他更不愿意别人称他为“秦妇吟秀才”,于是,“悔其少作”了。这位诗人还挺有办法,不是一般地将作品藏之名山,束之高阁,居然有本事把这部长诗,封藏到敦煌石窟里去。

如同不太乐意回顾自己,还在襁褓时期所拍摄的照片,看到戴着肚兜仍然遮不住一派春光,或一丝不挂,袒裼裸裎,而难以为情一样,是大可不必的。再拿不出手的第一篇,正如照片上的那个光屁股小孩,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阶段。

我看到我的同行们一个个坦陈自己登上文学之途的第一步。最难能可贵的是真诚和直率。所以这本书便是一部真实的历史。惟其如此的货真价实,也就有一读的价值了。

要是能继续编下去,那该是如何之好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