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雪泥鸿爪 > 默认卷(ZC) §大海的信风

默认卷(ZC) §大海的信风

朋友推荐王家斌一部长篇小说《百年海狼》。

前不久,我参加一次征文评奖活动,读到其中他的另一篇作品,也是写海洋和海洋人的,有两点吸引住我,一是对于海难的描写,一是对于海洋人十分强悍性格的塑造。看得出来,是货真价实的文学,绝不是那些去赶过两趟海,拣点贝壳,挖点海菜的浅尝辄止者,能够写出来的。我说,这位作者,肯定是在大海大浪里滚过的。

果然不错,后来,才知道,他是咸水里泡得太久的作家,早在六十年代,就从事海洋文学的写作,并有精彩的作品问世。

海洋文学,这是我杜撰的一个名词,不值一哂。首先,这是个不科学也不准确的概念。其次,在中国,可以说自古以来,从来没有过海洋文学的传统。我们虽然有漫长的海岸线,有广袤的海疆,有无数的海岛,但没有出现过海明威,没有出现过《老人与海》。这是和汉民族的内陆心态、中原情结、腹地思想分不开的。中国人站在海边,感慨是有的,惊叹是有的,但欲效郑和破万里浪者少,效鲁滨逊作飘流者则更少。清代大学者王船山说:“胡、元泛舟以征倭,委数万生灵于海岛,而示以巨浪之可凌,然后倭即乘仍以犯中国,垂至于嘉靖,而东南之害为旷古所未有。”这种闭关自守思想,充分反应了中国人对于海洋的拒绝。

所以,在古典文学中,写海洋的作品,简直凤毛麟角。只有一部《镜花缘》,总算零的突破。但这部写海洋的古典小说,全是北京大兴人李汝珍的凭空想象而来。我甚至怀疑这位在河南做官的老先生,是否见过海?他所写的唐敖、林之洋、多九公,跨海远去,到南洋那些纯属子虚乌有的国家,从商、观光、历险、探奇的经历,十之八九,取材于古代神话《山海经》,他笔下的海,并不是真正的海。不过,他能想象到那种程度,也值得为他喝声彩。

中国读者期待自己的海洋文学,由来已久,也有许多作家做过成功和有益的尝试。从五十年代起,到八十年代至今·一些写海洋的作品,也曾在读者中产生过反响。但王家斌这部《百年海狼》,可以说是在写海洋的长篇小说领域里,一次崭新的体验。

王家斌在这从来没有人涉猎的海洋世界的风天浪地里,写出了一群我们从来也没见识过的海狼渔花子。文字以新见长、出奇制胜,就这一个新字,一个奇字,便令人刮目相看。长篇小说,是需要仔细打磨的,虽然还有难免的粗砺急就之处,但别开生面的新鲜感,突兀而来的奇特感,令人目不暇接。那海上世界,渔家生活,船上儿女,风月情爱,以及恶风险浪,排山倒海,命若悬丝,生死关头,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读者是永远渴望知道一切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百年海狼》,会给读者带来阅读上的满足。

听说,王家斌打算要好好琢磨,细细推敲,我想,会修改得更出色的。同时,我也希望,这部小说将是一股海洋文学的信风,意味着会有更多写海洋的作家和作品的出现。

改革开放的今天,该是中国人改变以往那种陌生于海洋的时代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