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李国文说三国演义.下,星落秋风 > 默认卷(ZC) 三国末期最出色的政治家

默认卷(ZC) 三国末期最出色的政治家

第一百六回(上):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玩弄权术的水平,在三国中是仅次于曹操的一位。他能历仕三朝,而且身居高位,始终处于权力的顶巅,能在政治风波中化险为夷,应该说,他是三国末期最出色的政治家。其实曹操是并不信任司马懿的,甚至预言过他是一个对曹魏有威胁的人物。但他察时知世,审势慎行,进退有度,应对机变;特别是他在政治上的成熟见解,在军事上的指挥若定,在皇室国戚、元勋大佬间的周旋应付,在权术斗争中的高超表演;以及他始终掌握兵权,踞守重镇,而且有诛孟达、杀公孙渊、与诸葛亮交手的卓著战功。加上他对于敌手的斩草除根式的狠毒,其责一杀百,其罔顾人命,那种可怕的残忍,令人发指,所以,他虽身受曹魏三朝顾命,但也在他手里实际结束了曹魏政权。

公孙渊本是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孙,度死,其父康继任,康死,其叔恭继任。这是东汉末年的怪现象,军阀拥有地方政权,自行组建政府,然后进行世袭。直到唐代的节度使,也乘中央政权无力干预之际,自行世袭,然后逼朝廷认可,都是一班拥兵自重的军阀兼野心家的惯计。公孙渊长大后,就胁夺其叔恭位,自任辽东太守。魏中领军夏侯霸表称:“公孙渊昔年敢违王命,废绝计贡者,实挟两端。既恃阻险,又怙孙权,故敢跋扈,恣睢海外。”这是对他的相当准确的评价,东吴在拉拢他,他也向东吴示好,做给魏看,借以要挟,魏国其实并不把他放在眼里,只不过是“豺狼当路,安问狐狸”,来不及处理他罢了,这种不知深浅,不识高低的自我感觉良好者,光看到鹬蚌相争的好处,而忘了自己只是边陲之地的小恶棍而已,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据《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六年(232),曹叡曾经派兵水陆两路夹攻过公孙渊,“散骑常侍蒋济谏曰:‘凡非相吞之国,不侵叛之臣,不宜轻伐。伐之而不能制,是驱使为贼也。故曰:豺狼当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已。今海表之地,累世委质,岁选计、孝,不乏职贡,议者先之。正使一举便克,得其民不足益国,得其财不足为富;傥不如意,是为结怨失信也。’帝不听。豫等往,皆无功,诏令罢军”。这是魏第一次失利。

魏明帝景初元年(237),“公孙渊数对国中宾客出恶言,帝欲讨之,以荆州刺史毌丘俭为幽州刺史。俭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光禄大夫卫臻曰:‘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帝不听,使俭率诸军及鲜卑、乌桓屯辽东南界,玺书征渊。渊遂发兵反,逆俭于辽隧,会天雨十余日,辽水大涨,俭与战不利,引军还右北平。渊因自立为燕王,改元绍汉,置百官,遣使假鲜卑单于玺,封拜边民,诱呼鲜卑以侵扰北方。”这是魏第二次失利。

大失面子的魏明帝,于景初二年(238)第三次征辽,发兵四万,司马懿为帅。中国历史上,边境州府,内附族众,所以敢于跟中央政府叫板,甚至抗命叛反,寻衅骚扰,一是羽翼丰满,野心壮大,开始,桀骜不驯,继而,犯境寇边。二是中原多事,自顾不暇,鞭长莫及,无力应对。加之山高路远,道路崎岖,遂使公孙渊得以渔猎于魏、吴之间。但这次公孙渊犯了一个错误,即是低估了司马懿这个人的能量。光看到司马懿“兵贵神速”的速度一面,却没有尝过他“铁壁合围”的韧性一面,那铁桶似滴水不漏的包围,那全封闭连气都透不出的窒息,那绝对无动于衷的死亡等待,连在祁山之战中的诸葛亮都有些招架不住的沉着,公孙渊居然执迷不悟,坚决要杀出城外与司马懿一战,绝对是找死了。

结果,“八月丙寅夜,大流星长数十丈,从首山东北坠襄平城东南。壬午,渊众溃,与其子修将数百骑突围东南走,大兵急击之,在流星所坠处,斩渊父子。城破,斩相国以下首级以千数,传渊首洛阳,辽东、带方、乐浪、玄菟悉平”。“始度以中平六年据辽东,至渊三世,凡五十年而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