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燕国推迟了当年的南侵计划。
第二年,没等燕国征集令下,汉国再度征召20万大军训练。这次他们可没有“统计”的借口,但燕国也学乖了,他们一边与汉国打口水仗,一边把军队南移,同时,严令慕容垂死守边境;一边修练内功,屯垦耕作。
但随后,汉军的再次越境事件,彻底打乱了燕国的南侵计划。这次,汉国军队竟然突然出现在蓟京城郊,这支3000人的骑兵向燕军展示了汉军的完美突袭能力,他们突然出现,而后在燕军的追击下全身而退。燕军追击到海边(海河口,今天津),眼看他们上了水师战船,逍遥而去。
京师震动,燕国震动。
汉国以实际行动告诉燕国,他们的京师并不安全,如果不是汉国兵少,如果燕国防卫稍有疏忽,他们随时可以攻击燕京城。
此一事件过后,燕汉两国彼此心照不宣,他们还在为这次越境事件打口水仗,并纠缠细节不放,但彼此都有了假惺惺的意味。燕国增兵边境,汉国针锋相对,也增兵边境,但双方都不愿放第一箭。
此时,汉国尚有一半数目的粮草未曾支付,汉国以担心扣船的名义拒绝再运,燕国也不在此纠缠。他们返过身来加快了内政建设。随后,汉国表示屈服,他们承认,大军集结训练是为了筑路。
这不能不说是实话,有前例在先——汉国确实把筑路看得格外重,他们每年都在大修道路,前方探子也证明了这点。于是,局势缓和下来。但此时,一年已经过去了,南侵计划再度推迟。
幸运的是,一年生不出一代青年,冉魏四面皆敌的态势让他无法获得流民投靠,他称帝的举动让晋国无法容忍,也因为无法获得士绅阶层的支持。燕国连续两年的南侵计划虽被高翼搅乱,但两年时间冉闵的实力并未增长。
这一年,燕国终于忍耐不住了,他们现在摆出qiáng硬姿态,要求汉国以属国的身份助战,与此同时,用了三年时间筹备北伐的殷浩也终于完成了他的筹备工作,他决定如约与燕国夹攻冉魏,灭了这位汉民族的挽救者。
最后时刻到了,如果汉国不参战,那么,燕国大军将横下心来,彻底解决后患。这就是燕国此次外jiāo信函表达的决心。慕容隽已无法容忍汉国再度拖延他的南侵计划。
战,还是不战,这是个问题?
参加哪一方,为什么而战,这还是个问题?
众人屏住呼吸,静静等待高翼的决定。
第246章
殷浩北伐。先锋官就是在苻洪前投降东晋的姚襄。
殷浩何人也,大名士。字深源。
他少年时广负盛名,年轻时一直称疾不做官,当时的名流人士却嗟叹:“深源不出,奈苍生何!”这意思是说,俺们中华民族,就等着他来拯救了。
这是何等的苦盼啊。
他的先锋官姚襄也赫赫有名,其“少有高名,雄武冠世,好学博通,雅善谈论,英济之称著于南夏”。部将认为他“神明器宇,孙策之俦,而雄武过之。”由此姚襄得名“小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