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占据的贸易点——葫芦岛他也没拉下,派遣一支300人的守军,乘舆慕舆根僵持的功夫登上大陆,建了一个石堡、码头,命名为兴城。
此外,打着宇文福的旗号,高翼还在后来的铁岭位置建设了一个小石堡。名义上,这小堡是为方便汉国商人歇脚,并在此与草原部落jiāo易,而由代国驸马宇文福建设管理的客栈与椎场。但实际上,宇文福压根不知道石堡的存在,里面把守的汉军也都是换上代国军服的宇文鲜卑人。这个军事要塞正立在辽河平原与嫩江平原的山峡口。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兴城设立于明代末年,称宁远。在袁崇焕住宁远城之前,这里只是一个路边客栈。唐朝初年这里发现一个温泉,当地才有了正式的名称,叫“汤泉”。宁远城筑好后,辽河平原除龙城(襄平)外,大点的城市基本没有。这时正对葫芦岛的锦西城渺无人烟,稍远一点的锦州城,这是叫“宾徒”。
晋代的宾徒是个县级单位,当地居民主要是来辽河平原暂居的商人,以及三国时代躲避战火的流民,他们在战乱平息后纷纷返乡,该地故而被命名为“宾徒”。据说,三国时代的大贤管宁避居辽东时,就是在宾徒耕作为生。
三山霸占葫芦岛后,便在对面的大陆上设置集市,成为锦西集,也就是后来锦西市所在的地方。随后,宾徒作为商人居住与jiāo易的地方,逐渐没落。高翼在葫芦岛附近建设要塞时,为了不让锦西集受影响,便将要塞筑在了兴城所在,并以兴城命名,希望三山借此而兴。
兴城要塞完工后,燕国通往龙城的道路只剩下了一条——穿越燕山,经昌黎(今朝阳市)、义州、沟帮子、大虎山、黑山到新立屯的路线。这条路沿线均是大山,是自古以来辽东通向中原的最常用路线,也正是辽沈战役争夺最激烈的地方。
现在这些地方都没有开发,许多地方连地名都不存在,高翼gān脆用它们后来的名字命名。于是,锦西、锦州、兴城,铁岭……这些地名纷纷登场,如此一来,今后他就不用翻译地图了。
高翼以前看过数遍辽沈战役,虽然燕军今后不会走兴城这条路线——即使1600年后,这条线路不是国军的正常行军路线。但他知道另一条路线的所有战略要点,这就足够了。
窥伺在一旁的他,只要力量积蓄够了,可以在任何时刻出兵占据任何战略要点,轻松地将燕军的咽喉掐住,活吃整个辽河平原。
高翼一点不担心燕国能发现这个设好的圈套。此时,沙盘尚未传入中国,地图绘制也没标准,没有比例概念。在这样的图纸上,根本看不出两点之间确切的距离,看不出道路的长短,看不出山势的险峻。这时代传媒也不存在,如不是有人特地告诉慕舆根、皇甫真,他们怎会知道三山在什么地方筑城,即使知道确切地点,他们又怎能知道这些星罗散布的点,织起来就是一张网。
现在万事俱备,套子已经设好,刀枪已经擦亮,就看套住的是龙是虎还是狗。至于契丹,这时一个最终必定绝灭的民族,连猫都算不上,花费这么大jīng力布局,套上这么一个小猫,怎能甘心?
“我们那付陷阱只能用一次”,高翼补充说:“当我们从兴城出兵占据义城时,如果慕舆根的力量消耗不大,我们就要面临燕军的全面反击。燕军可以动员30万兵力,而我们只能出动2万人。我们不是拂菻(拜占庭),1万8打波斯30万人,战败了还觉得委屈。我们面对的是比波斯更凶残的铁甲骑兵。
启动那付陷阱,意味着我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吞下整个辽东国。所以,我们必须把jīng力放在西线,将燕国在辽东的最后抵抗力量彻底消灭。还有,在重装步兵训练完成之后,我们没能力对付慕容恪。”
高翼说完,目光转向了马努尔。冉闵花了十余年的时间训练出7000斯巴达式汉军,这些重装步兵是后来对付慕容恪的主力,然而,他们还是失败了。他们用生命验证了一个简单真理:重装步兵战胜不了重骑兵。
一个重装骑兵体重有一吨,奔驰的重骑兵,其势能是个可怕的数值,奥运会纪录中没有举起一吨重物的纪录,更别说冲击状态下的一吨重物。高翼也没有十年时间,他只能指望引进外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