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完全照搬古礼也不行,因为他不懂。于是,他打着马虎眼说:“此国由我而创,我用什么礼节,什么礼节就是国礼。
其实,很多礼节大致的程序都是一样,我想那些人争论的无非是各种礼节的先后顺序,以及祭祀牺牲的数目差别。比如:诸侯之礼用几只猪牛祭告天地,普通百姓用几只猪牛祭告天地等等。
两位,国事艰难,我个人认为用两只猪祭告天地,和用一只猪腿祭告天地没什么区别,在这等小事上也争执不下,难怪那群人把那么大的晋国搞灭亡了。我三山不搞这些忌讳。
你们两个人随便决定个数目。今后,若百姓无力进行这样的婚礼,可把牺牲(用于祭祀的牲畜)数目减半。有能力的人,则直接比照此数目举行婚礼,我不算他们僭越,三山也不设‘僭越’之罪。”
文昭眼睛一亮:“也对,‘三山由我而建,我行便是国礼’,郎君这话说得实在霸气。“此刻,高卉的眼睛里全是小星星:“瞧,这就是我的郎君,天下可有比他好的汉子。”
高翼一阵恶寒:“你是不是还认为,我该踩着五彩祥云,身披huáng金战甲出场。”
高卉头点的像小jī叨米:“好啊好啊。”
这下子,连文昭都受不了了。“正经点!”她厉声提醒。
高翼一哆嗦,连忙转移话题:“赵玉呢,我返回南岭关后没见到他,听说他在鼓捣玻黎。搞得怎样了?”
文昭小心地看了高翼一眼,说:“赵玉啊,他这几天围着赵女官转,也不知在搞什么?”
文昭不是呆子,高翼与赵婉的暧昧关系她早有耳闻,只不过,她一直不知该用何种身份劝说高翼,所以她回答得很小心。
赵婉……高翼叹了口气,是该有个说法了。
第181章 (上)
玻璃烧制技术诞生于史前时代。它几乎与陶器技术同时诞生。大约在公元前五千年前,叙拉古地区就成了玻璃制作中心。
资深驴客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野外生火作饭后,如果炊事灶挖在盐碱地上,灶底会留下一层硬壳,这就是玻璃。传说中,在公元前7000年(距今9000年)的时候,就有一位这样的旅客发现了玻璃,从此,玻璃器与陶器成为古人两大日常使用的器皿。
普通玻璃的制作没多大难点,而其难点只在于透明玻璃、无色玻璃的制取。当东方在陶器技术上发展出瓷器时,西方则在早期的玻璃技术上,发展出了透明玻璃。
中国在晋代,已有了完整的玻璃制作技术,后世考古曾挖掘出这时代各种各样的装饰玻璃。这说明:在晋代,烧制玻璃的化学配方已不是难点,难点在于烧制出透明玻璃来。
就如同青瓷的发明扼杀了西方瓷器的发展一样,西方发明的透明玻璃技术,扼杀了当时中国的玻璃产业。廉价的、批量生产的西方透明玻璃涌入中国,让正处于突破阶段的中国玻璃的研究,成了一项无利可图的事业(当时,中国缺乏天然碱的开发,使得玻璃配料昂贵)。于是,自晋以后中国本土的玻璃制作业彻底消失。
得到高翼的提醒,赵玉一下子突破了玻璃研制的瓶颈。三山靠海,有大量廉价的沙石可以利用;亚洲两大天然烧碱矿,一个在蒙古,一个在桐柏山,三山与拓跋代国的商业来往密切后,高翼指点拓跋族开发了烧碱矿,令烧碱原料从此也不愁供应。也就保证了玻璃成本的降低。
当高翼走进赵婉的小院时,赵玉正拿着他最新的研究成果——透明玻璃向赵婉炫耀。多年来,他在父亲的羽翼下,花费了巨额的财产进行研究,曾被认为是败家子被父亲赶出海外。现在,他终于研制出来透明玻璃,首先想到的是将这项伟大成果与心爱的人。
高翼走近他们两人时,赵玉仍沉浸在兴奋中,他正向赵婉分析玻璃的成本:“我发财了,发大财了。即使按现在价格的一半出售玻璃,我将来也会成为一代富豪。婉儿,我要买最贵的珠宝打扮你,买最美的花园让你嬉戏……”
赵玉正说着,赵婉见到高翼的身影,连忙离席行了个福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