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高翼所描述的权力制衡体系,也是一套丝丝入扣的、具备自我,自我修复功能的政体。这样老到的政制架构,竟出自一个青年之嘴,能不让孙绰惊叹吗?
“吾今日见其兴也,我料其后勃也!”,孙绰,这个写下掷地有声的《天台赋》的大才子虽然迂腐,但政治眼光还在,他喃喃地自语。
“我今日见到他兴起,我预料到他以后蓬勃”,这就是孙绰原话的意思。
孙绰的议论获得了王祥、huáng朝宗的一致同意,他们频频点头,嘴里尚念叨着孙绰的话。
高翼却没兴趣听任拍马屁,他复招手唤过了顾阿山,问:“弹簧钢片的事,做得怎么样了?”
顾阿山脱口而出:“成功了,我们……”
高翼一抬手,刹住了顾阿山的话。顾阿山止住嘴,瞥了一眼孙绰的背影,狠狠点了点头,当作回答。
“几个?”高翼简短地问。
“500,整整五百副”,顾阿山的回答似乎只有高翼听得懂,其余人则一头雾水。
“好,康浮图,我布置给你的任务如何!”
“大王,我在你说的那个地方发现了芒硝,还有大量的岩盐(镁盐)!”
“好啊,好消息连着好消息”,高翼欣然地笑着:“这可解决了我们大问题……”
可惜,这个世界不光有美丽,也有丑恶。
正在高翼等人为一连串的好消息而庆祝时,院外响起一片喧闹声,闹声压过了高翼的笑声,传入殿中:“烽火,南岭关燃起烽火。”
第162章 点燃烽火(上)
大厅鸦雀无声。
虽然。众人一直有这个觉悟,桀骜的三山必然与蛮横的燕国之间必有一战。可是,真当战争来临的时候,他们却很茫然,缺乏自信。
十余年来,qiáng大的燕国在辽东这片土地上,战必胜,攻必克,整个辽东没有人敢在他们面前直起腰来说话。众人虽然隐约知道三山的各种守城器械的威力,但他们更恐惧慕容燕国的qiáng大。
高翼一声长啸,站起身来:“慕容军队选了个好时机,正好在我们认为他不能出兵的时候,他竟然出动了大军,慕容恪,我服了你。
好,既然来了,我不能让他们空手而归。传令,点燃烽火,召集士兵备战。”
小侍从杨结听到召唤,赶忙抱着高翼的铠甲兵器叮叮当当地跑了进来。他一进门,先跪在高翼脚边恭敬地行了一个礼,而后一件一件地为高翼装束上各种护具。
这年头,知识文化都承载于竹简木牍,刻录这些文字所花费的时间与金钱,不是小户人家能够承受的。故而,自chūn秋时开始,就形成了一种风尚——平民们把自己的孩子送给高门大户作为侍童,让他们与各门阀的下一代子弟共同成长,并在成长过程中学习知识。
等那些门阀子弟长大成人,并开始承担家业,那些与他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平民子弟,便成为各门阀培养的下一代人才。而后,这些平民子弟逐渐成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寒门庶族。有的甚至脱离主家,成为新门阀。
在中国古代,知识就是这样传承和传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