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五胡烽火录 > 第113章

第113章

司马燕容看到的是完全版的《墨子新篇》。这本书初稿确定后,高翼发觉这本书前轻后重过于明显,关于墨子的思想理论阐述的字数不多,但关于机械理论方面,光是几何学部分就足以独立成书,而且是厚厚一本巨著。同时,其中的很多机械装置,若是将设计图纸流传出去,会引来大祸,也不符合技术保密的思想。

没有丝毫犹豫,高翼立刻将这本书拆成四段,后四章几何学、力学、光学研究各自独立成书,前一部分(理论思想部分)则作为普及教育,供三山幼童启蒙以及初级匠师培训。

其中的光学部分,涉及到望远镜的原理,高翼gān脆将已经诞生近千年的欧几里德《光学原理》,捡自己知道的都写入书中。这本书饱含着无数最高机密,但其中没有一项知识是高翼本人发现发明以及创造的,多数原理在这时代已经诞生。

为了不过于惊世骇俗,一直以来,高翼都以本书的整理者自居,坚持所有的理论都出自后墨时代学者的研究。

“十步之内,便有芳草,墨师们的智力不是你所想象的”,高翼淡然地回答:“这本书是我辽西汉国立国之本,让你不小心看到,我是不是该杀人灭口?”

“去”,司马燕容笑着将书稿扔给高翼:“小气的,你就一个心口不一的人,前两天还说‘知识不是收藏品’,怎么轮到你自己了,就凡事藏着掖着。快拿去收好……对,你把它叫作‘收藏’”。

没用共同语言呐……这年代跟人谈版权,不是自己找麻烦吗!

高翼毫不在意地收起《墨子新篇》。他知道司马燕容已明白这本书的重要性,所以她才掷还给自己。之所以嘴上还不肯服软,只不过是源于女人的自尊。

知识确实不能成为收藏品,《墨子》里含有攻城守城的技术,《孙子》里含用兵法知识,所以,历代王朝都把它藏之馆阁,禁止老百姓阅读。但之后,造成知识老化,保存不善章节散佚等等弊端。高翼不想把这本书保密,但只是针对本国人不保密。

司马燕容身为晋人,高翼容忍她看看这本书,只是出于对母国的关怀,希望在某一天,当晋国人迫切需要某种军事技术时,司马燕容能够想来它来。杀人灭口的说法,只是提醒对方慎重保密书中内容。

第125章 最高机密(下)

这一天。是高翼冲出长江口第十天。

高翼从建康启程后,当天抵达了毗陵校尉部的治所丹徒。毗陵校尉部是东晋朝廷为了统管长江防线,设立的一个军事机构,相当于后世的首都卫戍区,治所丹徒正是卫戍区首脑所在地。

此前,高翼曾与朱焘一起来过这个地方。当地军事将领对于这个大方地见人就送高级兵器铠甲的“胡人”印象很好,再没接到上级命令就容许高翼进港加水。高翼也乘机在此调整了货舱的平衡。考虑到丹徒距离建康只有一日路程,他将属于晋陵公主的四名侍女送到岸上后,立刻连夜起航,出了长江口。

而后,因不知道建康的事态发展到了什么地步,高翼不敢让船队直接返回,他令高雄率领其余船只南下,到梁山伯管辖的鄞州靠岸,从陆路前往建康打探消息。自己则率领四艘“鱼级”战舰徘徊在长江口,等待进一步消息。

高翼手下的工匠都来自于最底层,他们在晋代这个对外来文化最宽容的时代,又身处于三山汉国的这样一个开明的环境里,创新思维格外活跃。而司马燕容深悉晋国高端客户的需求爱好,经她稍加提示,工匠们的创作灵感蓬勃而出,新产品不断出现。

这些新奇物令司马燕容大开眼界,尤其是许多物件还是在她的指点下得以诞生,这更激发了她的创造热情。本来司马燕容应该在第一批瑞shòu刺绣完工之后,就踏上回家的路。但她依仗高翼的纵容,继续赖在船上不走,并拼命压榨那些工匠,让他们帮自己完成那些奇思妙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