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五胡烽火录 > 第40章

第40章

最后,她总结似地告诉父亲:我胖了,我想在此地再待一段时间。

在信中,高卉虽一个字没谈自己的心情,但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快乐情绪。不过,这封明显写给高翼看的心情告白,高翼却无缘目睹。来自21世纪的他,对偷看别人信件的恶俗深恶痛绝,况且chūn天到了,高翼又开始忙得脚不沾地,哪有心情玩这样的游戏。

宇文昭也没心情看高卉的信。当chūn天来临时,高翼忙着抽调人手建设南岭关石堡,宇文昭对别的事帮不上忙,整顿自己的牧民还是驾轻就熟,所以她也整天抱着本名册四处奔波。

大量鲜卑族人的归来带来了先进的畜牧技术,也带来了大量的畜力资源。以前三山的农夫都采用人力拉纤耕作,但chūn天到来后,铁器场根据高翼的设计,打造出“马拉中耕犁”与“重钉马蹄铁”,使马匹能够在泥地里作业,耕得比牛拉的犁还深,顿时令耕作效率比牛耕提高20余倍。此后,三山地区的农夫可以耕作比以前多八倍的田地。同时,鲜卑牧民也依靠出租畜力,彻底与三山农夫融合到了一起。

所谓重钉马蹄铁,最早是为了让重骑兵在冰上快速奔驰而诞生的,它比平常的马蹄铁多几个鼓出的凸钉,这些凸钉不能用古老的方法打制,必须用冲压设备冲压制作,但重钉马蹄铁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

据史料记载,有了“马拉中耕犁”与“重钉马蹄铁”,英国一个劳动力能耕120亩旱地,至少岁收12000斤粮食。而到了清代,在中国农业最发达的太湖地区,一个采用牛耕的劳动力能耕12至13亩水田,岁收米20至30石,合稻谷4500至6750斤。虽然单个的劳动生产力上,英国农夫远远比不上中国农民,但总产出上,二者相差至少一倍。

chūn天到了,chūn天里还有什么事?高翼在忙忙碌碌中还不断思考在这个乱世里,要想生活下去就必须不断往前走,留给高翼的时间以不多,再经过这一年的发展,想不引起别人的注意都很难,所以高翼不想错过每一寸光yīn。

几个鲜卑牧民赶着羊群走上山坡,边走边唱着鲜卑民歌,高翼的目光随着他们游弋,心中在想:这里林深草密,养殖倒是个好办法,但放养不如圈养,要让他们学会种草……山坡上的树尽量少伐,要保持植被……

羊毛,还有羊毛——chūn天里,羊要脱去冬装,也就是说羊要换毛。这些换下来的毛都被当作垃圾,但把这些羊毛剪下来,那是织毛呢的好材料……骡机!这种最古老的“珍妮”织布机是机械史上的里程碑,它的构造是什么,想一想。

它与通行的织布机唯一的区别好像是,对:纺梭直立。水平放置纺梭,一台纺机只能有一个梭,一名女工一个月可以纺一尺布。

但当纺梭直立起来后,一台纺机可以带八枚纺梭。如果纺梭数目继续增加,人力已无法驱动,必须用骡马,这就是最早的骡机。一台骡机可以有300枚纺梭,一个女工一天就可织出一丈布。相对于原来的纺机,工效何止提高百倍。

骡机诞生就会让放羊彻底走向圈养,并把游牧民族紧紧固定在土地上,而布匹在这个时代,是能够当货币使用的贵重物。有了毛呢,这个冬天一定很暖。

毛呢要变成布,还缺一样东西——缝纫机。后期的胜家牌缝纫机功能较为复杂,未必能仿制出来,但我给别人加工过手工缝纫机零件,就是那街头修皮鞋人用的手动缝纫机,这种缝纫机结构太简单,重要部件也就两个转轮轴,虽然不能自动走针,但对于这时代的工艺水平,足够了。

在高翼的记忆里,似乎这种古老的手动缝纫机不久就会被发明出来,胜家牌缝纫机就是在它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成的,它最初出现的地方应该在高卢。但高翼不敢肯定这个记忆,他可以肯定的是,现在,手动缝纫机出现在中国辽东带方郡的三山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