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五胡烽火录 > 第34章

第34章

“别管他们”,高翼大手一挥作了决定:“明天你们全部动员,开始建新房,随我来的汉军则上关墙,筑关城,入冬之前必须把所有的新人安置好。等我们安置下来后,我再跟他们jiāo涉。”

众农夫齐齐告退,临了,高翼突然想起一事,又问:“这房子是谁盖的,盖得不错嘛!”

高农连忙小跑着返回,答:“大人,是一队僧人建的。据说领头那僧人曾发下宏愿,要建一百座寺庙,听说他已经建了97座寺院。大人走后不久,他便随我们的商队来到这里,想在这里再建三座寺庙。家主不在,老汉不敢答应。他就说,可以先帮家主盖一座府邸,老汉大胆,便由他了。这庭院总共24间房,分六个院落,那僧人花了两个月时间建好。后来,他说我们用的那水泥真是好东西,可以用木头做成模版,直接灌出墙壁了。做的兴发了,他在河东河西连续灌出十余套房子。今日他尚在河东灌房,大人,把他叫来,您见见?”

“我说这庭院怎么充满了中式风格”,高翼慨叹道。印度的佛教此时正在中原大地盛行,印度的庙宇式建筑风格也在这时候传入中国,这种典型的、诞生于热带地区的飞檐装饰下的楼、台、亭、阁,后来被中国建筑学界称之为“中国式建筑”,而世界建筑学界还是采用“印度式庙宇建筑风格”作为统称。

高耸的飞檐为建筑物平添一种堂皇之气,在热带,这样的屋檐正好遮蔽酷热的阳光,但在日照不qiáng烈的北方寒带,庞大的屋檐却让屋内光线不足,总显得yīn暗yīn森。

“马上把他叫来”,高翼吩咐。

人群散尽,屋内静寂下来,良久,宇文昭艰涩地问:“我们怎么办?”

高卉躲在她身后,眼珠转动,带着满脸古怪的笑。她是为宇文昭所说的“我们”,而不是“你”或“我”这个词而窃笑。

第29章 颠沛流离(上)

宇文昭看不见高卉在她背后的表情,高翼却正好面对她俩儿,对此看得清清楚楚。

不过,高翼却无心戳穿她的小动作,对于今后的打算,他刚才已考虑了一会,故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清点了下,很遗憾,我走的时候忘了归还道麟人手,现在船上有346木匠和40余名铁匠,还有两百汉军。

明天,五屯将会统计出农夫的数目,你再派人通知宇文久宇文旱宇文逢的商队返回,我粗略地估计了一下,我们应该有千余名农夫,工匠500余人,士兵200,商队三支。

你手下的士兵已经走了,此地没有军队保护,所以,第一步,我打算让那两百士兵在这片陆地的最窄处修建关卡。花岗岩和泥灰修建一座能容纳500驻兵的关卡,等到关卡建好后,那里就驻防100士兵……关卡么,就命名为南岭关。

第二步:我们的六艘船上有50吨铁矿石,还有大量猎获的鲸鱼皮和鲸鱼肉,我准备这两天先卸下船上的东西,然后出海再捕捞几头鲸鱼——鲸鱼肉用来做储存作越冬食物,鱼油、鱼蜡可以做成商品。冬天快到了,葛衣绢衣不保暖,我们需要制作大量的皮裘,你来指挥这些农夫,把船上有的鲸鱼皮全制成皮甲(类似现代的皮夹克),然后发给每个人。

第三步:我们需要把那些铁匠、木匠安置起来。让营地里剩余的人全部去建造新屋,让工匠们把机械都安装起来,以加快功效。等新房建好,工匠安置妥当,我们进行第四步:铁匠们全力打制农具、铠甲与兵器,然后我们从农夫中抽调人手,训练他们操船。

等入冬后,我估计这里彻底安全了,我架船跑一趟新罗,在高句丽,我听说新罗正在与倭国jiāo战,倭国的刀剑锋利,人莫能挡,我打算用我们的铠甲与新罗换粮食、种子,新罗地势平坦,雨水丰富,我听说他们的稻米产量极高,我打算弄一些种子明年播种下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