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五胡烽火录 > 第3章

第3章

听天由命吧,王祥暗叹一声,紧紧地跟上了高翼。如果对方真要把自己出卖给胡人,在淮水北岸就可以做到,用不着跋山涉水来到这大海之滨才开始动手。

先是两三人,而后人流越来越多,整个队伍开始涌动,流民们犹犹豫豫地登上山梁。他们之所以没有逃走,是因为无处可去。

山梁后是个峡湾,两侧大山深入大海,像双臂环抱般将一泓海水揽入怀中,断断续续登上山梁的流民们眼望着峡湾中的情景,禁不住倒吸一口冷气,个个目瞪口呆。

第2章 毛骨悚然

展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只巨大的船,足足有五层楼塔高的船身露出在水面上,船大约80余米长,15米宽。船上层耸立着三层高低错落的桅杆,桅杆上的风帆染成通红色,现在这些风帆已全部收起。船两头几条大铁链深入海中,看不清到底绑着什么。

这些流民均来自淮河北岸,平常也曾见到江边行驶的大船。晋朝正是依靠qiáng大的水军才遏制住了胡人的南下,东晋水军的楼船能装2吨左右的货物,已算得上是庞然大物了,但和这艘船一比,却又像一个未发育成熟的婴儿。

其实,这个时代华夏的航海技术已经很发达了,在此前,东汉末年的huáng巾起义让许多青州的人渡海逃往辽东躲避战火,而三国时代,东吴的孙权曾组织大型船队远征夷州(台湾)。当时吴国造的战船,最大的上下有五层,可载300O名士兵。至于孙权乘坐的“飞云”、“盖海”等大船更是雄伟壮观。而在晋初中国已有了指南船,这是航海罗盘的最早运用。

自五胡进入中原后,不少具有航海经验的青州、徐州人阖家扬帆出海躲避战祸。从此,中原的造船技术传播到了海外。据史书记载,这些远赴海外的汉民甚至远航到了硫球群岛。他们的后人建立了琉球王国,在中原战乱平息后,琉球王国于隋代时期请求归顺。与之相对应的是,在中原地区造船技术开始衰退,许多技术终至失传。

初始的惊愕平息下来,淮北流民们顿时想起了乡邻举家飘洋过海的种种传说——大船,只有这样的大型船才能带他们走出地狱,那位高翼先生不是这么承诺过吗?

人们禁不住松了口气,性急者甚至发出阵阵欢呼。

“好大的船!”王祥在高翼身边轻声自语:“我本来还为流民数目过多而担忧,现在见了这船,倒放下了心思。”

海面上鸥起鸥落,一望无垠的大海似乎没感觉到半点大陆上的战乱与杀戮。平静无波的洋面上鳞光闪闪,不时的有一两只海豚与箭鱼跃出水面,带着轰起的水花,落归大海。

“不”,高翼撇撇嘴说:“这还是条小船。”高翼张嘴想说什么,却终于没说出来。他转身,充满迷醉的看着这艘大帆船,轻声补充说:“我花了两年时间造了这艘大船,本打算扬帆渡海,却终于还是不舍,……舍不得啊。”

不舍?舍不得什么?家财?土地?父老妻儿?王祥扬脸看着高翼。此刻,高翼的目光越过了峡湾,正痴痴的望着峡湾后面的大陆,似乎陷入了回忆中,脸上肌肉扭曲,时而狰狞,时而坚毅,时而安详……

※※※

一道道闪电连着闪电,大海像发怒般卷起五六层楼高的巨làng,làng尖里一艘白色的帆船起伏不定,巨làng从船头横扫过船尾,将舱面洗刷得gāngān净净,尾舵处一个不屈的身体正死死的抱住舵轮,奋力与狂风巨làng搏斗着。

làng涛中,那身影几乎扯着嗓子吼叫着:“休想,这点小风làng想打倒我,休想!来啊!我永不屈服,永不放弃。”这全力的吼叫在巨làng和狂风中却显得那么微弱。但即使狂风巨làng也压抑不住那滔天的斗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