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内宅女眷的来往,郑老三和三郎五郎都没有过去。眼里却透着焦急。郑青鸾暗自奇怪,看样子,长公主和自家走的挺勤快啊。这还真是想不到。
白嬷嬷见到郑青鸾,明显失神了一下,随即眼里就透出喜意。出落的真好!她上前行礼,钱氏和郑青鸾都避开了。
“嬷嬷是长公主身边的人,千万别这么客气才好。”郑青鸾顺势拉了白嬷嬷,请她入了座。
“老奴可不能倚老卖老,主是主仆是仆,规矩乱不得!”白嬷嬷只是微微沾着椅子边,比站着看起来还累。
郑青鸾一笑,不再说什么。她转入正题,“今儿才回来,本来打算明儿一早去给长公主请安的,不想嬷嬷就过来了。可是有什么事情。”
“长公主也是得了姑娘回来的消息,特意让我走一趟。后天就是重阳节了,宫里有宫宴,长公主想请姑娘一起进宫。”白嬷嬷笑道。这个要求其实有些无理。人家没过门的姑娘家,跟着未来的婆婆进宫,实在不合礼数。可自家主子孤零零一个人,着实也有些可怜。所以明知道不合规矩,她也没劝着。为了不让郑家有想法,她还得亲自跑一趟。
钱氏果然皱了眉,团聚的日子,反倒不能团圆。真是让人憋气。不过人家是长公主,又是自家闺女未来的婆婆,犯不上为这点小事,闹的两家不自在。
“这感情好!”钱氏呵呵一笑,“公主记挂她,乐意带着她,我们只有感激的份。”这就是应下来了。
白嬷嬷连忙道谢,又看向郑青鸾,这姑奶奶哪里是好相与的,谁能做的了她的主。
郑青鸾修炼的越发到位,心里的想法哪能轻易让人看透。她脸上始终是一副淡笑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长公主抬爱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出发。”
这就是应下来了。白嬷嬷松了一口气,“明儿一早先回京。”
“也好!”郑青鸾点点头,她正可以去瞧瞧大姐郑青桔。“明儿一早我先去西山别院,然后咱们一道回京。”
这当然最好了!显得尊重又亲近。白嬷嬷连声应了。见天已晚,又下起了雨,不敢多留,就起身告辞。
钱氏回头看了郑青鸾一眼,“早早歇了,明儿还有的忙。”一路颠簸,还没歇息呢,又得忙着应酬。谁家的孩子谁心疼。在钱氏眼里,长公主就是个不会疼人的婆婆。难免为自家的姑娘忧心了起来。
郑青鸾哪能不知道钱氏的心思,她安慰道,“长公主不是不懂礼数的人。既然明知做法不合常理,还是做了。必然有她的理由。我也正好顺势去瞧瞧大姐。我不亲自诊脉,心里总是放心不下的。”
钱氏显然也是挂心的,“要是头胎生个小子,以后就没什么可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