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现在的一切,都是他们自家攒来的。
莫氏看过莫静之的信,又气了一场。
她真是白疼这个侄女,不,莫静之的骨子里到底随了莫南多一些,莫南就是这等自私的性子。以前养在莫老夫人膝前,她还能顾忌体面,而今倒是摆起阔气,三天两头在太子府宴请幕僚、名士,又以一副大才女自居。
原就是成亲做了母亲的人,还担了书画会、诗文会、棋会的女郎社社长。
莫静之以天下第一才女的身份,着实替太子拉拢不少文臣。都城的文官现在八成站在太子府这边,剩下两成,也是陛下的老臣,他们不是支持太子,而是年纪太大,与年轻的太子说不到一块儿,而太子妃也喜年轻爱奉承的贵妇。
太子因着莫静之拉拢满朝文臣,对莫静之视若珠宝,没少夸她贤惠能干。
皇贵妃在人前也是与莫静之长敬子孝,真真整个都城第一的好婆媳。
陈蘅回到珠蕊阁时,想到听来的关于太子妃的种种流言:“以前的静表姐不是这样的。”
“郡主,世间事,时变事变,况是人。”
“何况是人……”陈蘅沉吟着。
现实,让多少人撞得头破血流,又让多少人迷陷其间。
年少时,那些美好的向往、追求,最终化成云烟。
她在变,莫静之在变,其实大家都在变,只是变得明显与否罢了。
*
三月十八,祭台建成。
玉司工来禀,说钱县丞已经发出文书,让十一镇的里正预备祭品,召集各镇各村的代表前来奉祭天地,求上苍降下甘霖。
而陈蘅早早从女学堂里挑了八个十二至十四岁的少女习练祈祷舞,只待三月二十一早就去祭台求雨。
八个人,最终入选的只得四人,代表着四方,也代表着四季的风调雨顺。
荣国府舞蹈师看着几人:“这是你们造福永乐邑的机会,所有入选者,得一套纱绡漂亮舞衣与一套头面首饰,这些是郡主赏你们。”
雪白的纱绡衣裙,纯银珍珠首饰全套,少女们的眼睛直直落到托盘上。
☆、第五百一十七章 祭台求雨
(续上章)雪白的纱绡衣裙,纯银珍珠首饰全套,少女们的眼睛直直落到托盘上。
钱县丞家钱女郎扬了扬下颌,家里正给她议亲,只要她表现好,就能得到这难得一见的机会。
其次是陈薇,这几年她在女学堂里读书,上的是高班,学女红、书画更学账簿、打理店铺田庄等。
三月二十日一早,天刚蒙蒙亮,城中祭台周围的空地上便围聚了十一镇的里长、村民,祭品摆满了祭台周围,从瓜果点心到馒头、包子,三牲、鸡鸭鱼六畜俱全。
钱县丞走到台前,高呼道:“这些祭品,官府与郡主府不要你们的,待祭祀之后,各镇各村的人将自己的祭品吃掉。”
“钱县丞,这样祭祀当真能天降甘霖?”
立有老者喝道:“神灵在上,尔等无知小儿休得胡言,没见幽兰寺的大德高僧都派了佛门弟子帮忙建造祭台。”
“再有人胡言,立马赶出祭台。”
问话的壮汉被村长恶狠狠地瞪了一眼,原本就壮着胆子一问,唬得其他心有疑惑之人再不敢多说,生怕招来怨狠。
巳正一到,四位衣着粉色纱绡,以粉纱蒙面的少女登上祭台,钱县丞率先跪下,各镇的里长、村长相继再跪,整个祭台周围一片静寂,呼吸声此起彼伏。
在一串悦耳的铃声下,一辆用鲜花扎制六人纱轿进入,前面是四名半大的女童抛撒花瓣,后面又是由六人组成的女童乐队,所有的女童一样的身量,一样的高矮,一样的服饰,就连头上的双髻也用一样的粉条丝绦裹发,而鲜花纱轿之内,端坐着一个白色纱绡裳的少女,脸上戴着一张雪白的面具,发髻高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