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和尚的眼神太过古怪,不会是又打了什么主意?
上回在护民林中,空灵大师向她讨灵石一看,就是这种眼神。
陈蘅嘿嘿傻笑,“来几个时辰了,得回去……”
悟缘大师道:“还请郡主护佑百姓,早降甘霖。”
莫氏听到这儿,觉得这话怪异得紧,“大师,我女儿怎会降甘霖?”
悟缘大师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道:“去年冬天,有一万二千百姓迁往永乐邑,若今春无法下种,他们的日子会更为艰难。”
不需他说,这个道理陈蘅也是明白的。
只是她不明白,悟缘如何知道自己会玄门祈术。
悟缘大师道:“城中祭台还未建,郡主若需人手,贫僧定选僧人襄助。”
幽兰寺有僧人三百,分武僧、文僧。武僧护寺,文僧译经、研习佛法。藏经楼译经、抄经的僧人就高达六十人,因空灵大师的到来,连洛阳名寺的僧人亦被吸引而来。
除了寺中僧人,还有一些男女居士在后山待发修行,整个永乐邑信佛的百姓不少,若是幽兰寺的悟缘大师振臂一呼,必有不少人赶来建祭台。
陈蘅道:“我回城就召县令、玉司工入郡主府商议。”
“郡主若需帮助处,但说无妨。”
陈蘅点了一下头,告辞而去。
上了回府的马车,莫氏的神色微凝,用手转着手腕上的佛镯,“阿蘅,我知你会布玄门阵法,只是这降甘霖之事,若是连空灵、悟缘这样的大师都不能做到,你又如何做得到?”
“母亲,建祭台要紧。”
陈蘅当天召了唐县令、钱县丞、玉司工,又唤了冯娥前来,商议眼下先建祭台的事。
玉司工道:“城北、城西刚建好,这一环街的铺面还未建成,现在建祭台……”
陈蘅道:“永乐邑已经半年没下雨了,听说陈郡、洛阳、咸阳亦遇到了二十年未遇的大旱,西北一带许多百姓没水喝。”
冯娥问道:“郡主先建祭台,是为了求雨?”
唐县令噗哧一声笑起来。
历来,哪有县令不引河而选求雨的。
河滩镇、双坪镇皆有大河经过,河里的水位是降了一丈多,可不妨碍良田浇灌,全县的在姓吃水是够了,只是新迁入县的平民都盼着天上下雨。
钱县丞道:“郡主,只有俗人才信神佛之事,你不可当真。”
冯娥心下疑惑:据她所知,野史上说永乐县有玄门神女,会呼风唤雨,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因为玄门神女祈雨之时戴着无脸面具,而一道跳舞的祈者也都是妙龄少女,清一色着白纱长裙。
可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冯娥不知道。
她只知道,正史中没提护民林,但野史小说里不止一次地提到过护民林的神奇之处,她以前还当那些小说家胡扯,可她是见识过林石阵的威力,再也不敢这般想。
玉司工在几人里头年岁最大,轻哼一声:“郡主要建祭台,下官定会召集人手,先暂缓一环街的建造。”
“悟缘大师说幽兰寺还有僧人,若建祭台,他挑僧人相助,在不耽误一环街的建造下,你能调出多少工匠?”
唐县令、钱县丞听说幽兰寺会帮衬,原想反对的话也噎住了。
就连燕高帝也崇信国师,而国师最擅长的医术和卜问吉凶,学富五车,不敬高僧,便是不敬燕高帝。
“多的不敢说,一百二十人足矣。”
“若要你半月之内建成,你需要多少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