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的各类军舰也在不停增加。
虽说至今为止帝国皇帝和首相,都没说过中华帝国会参战,甚至连一点风声都没。可欧洲战后的国债,排满各类军工订单的工厂,和并没解散的北疆百万雄狮,都在预示着什么!
唯有真正了解的首相府人们,他们知道远在中东,帝国的部队和鬼佬殖民军干上了。
由于陈席儒的关系,如今的李恩富贵为帝国工业掌舵人了,他从最初陈席儒的欧洲助手开始,不断的历练早脱去青涩,成为帝国首相陈席儒的一号悍将。
当时和他一起投奔陈席儒的,唐绍仪、黄开甲、欧阳庚等,也都成为陈席儒的左膀右臂。
其实李恩富并不喜欢工商业,他是标准的文人出身,对铜臭味十足的工商业并不感冒,不过首相需要他作此改变,他也就义无返顾了。
这几年来,帝国的工业留下了他的坚实烙印,因此他对帝国政策变化最为敏感。
可迄今为止谁也没个准信,这让李恩富干啥事都放不开手脚。不过他深刻的记起,当初自己刚上任时,帝国皇帝周宇和他的一番谈话…
“一个国家的发展,除了政治、军事外,更需要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我知道你的追求是文化,可如今你既然选择了经济领域,那就要为它而抛弃一切!”;“经济发展关乎民生国本,怎样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利用,使它对国防、民生、军事、政治、乃至文化等,产生最大化的相互促进作用,就是你的要务!”这是当时周宇的原话。
因此、他一直都对国内外时事极其敏感,随着帝国在各地的不停发展运作,李恩富知道帝国参战为时不远了。虽没人对他如此表示,但他有这方面的强烈预感。
虽然表面上帝国皇帝周宇,在全各处杂乱布局,好像没有任何的规律可言,在工商业也是如此。李恩富知道这些表现,都是帝国最睿智的皇帝陛下在敲边角。
他还知道一旦帝国参战,这些看似杂乱的边角所发出的能量,将会是惊人的强大。
为了更好更合理的利用资源,也为了在工业经济这一块,不至于拖累帝国的后腿,确保战时经济的平稳发展,今天的李恩富终于抽空来首相府,他想跟首相搞笔钱调控一下。
于是他就独自一人前往首相办公室而来。
在首相府内,当他见到刘成良也向首相办公室走来时,立即主动迎上去打着招呼:“成良总长,您可是个大忙人,一年到头都看不到几次,今天怎么有空啊”?他一边说还一边打量着,这位从越北起就追随皇帝陛下的,如今军方实际掌舵人。
刘成良微笑着和他握了握手,热情的接过话茬:“呵呵!还能干吗?找首相讨要军费呗!这可是您的领域啊!到时可要对首相美言几句哟!”
“要打仗了吗?怎么此时来要军费?”李恩富纳闷的问刘成良。
刘成良坏笑着回答:“嘿嘿!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哈哈哈……
在两人谈笑间,来到首相办公室门口,级别稍低的李恩富礼让刘成良先行,刘成良稍事客套也就率先跨步进入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