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军接管到手了。
为了皇宫的完整性,周宇可谓是煞费苦心、挖空心思了。
如今、终于一切都结束了,随着慈禧、光绪等一干人等的覆灭,满清、成为了历史,华夏忠勇军将开启,华夏新的一页。
其实、正如周宇所说,想要推翻满清统治,对华夏忠勇军来说,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要想不对华夏民族,伤筋动骨的推翻满清统治,就并非是易事了。
这就是周宇一直迟迟不发动,推翻满清统治的根源所在。
在没有真正达到,周宇所设想的条件时,周宇是绝不会,甘冒莫大风险,而对满清发动军事行动的。
这也是周宇老是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华夏民族到了,伤不起的时候了!
第二百零五章 :诀别诗之脱变
在前段时间,周宇一直隐藏着,那是有一定原因的。
南海海战、周宇当时身受重伤,后来逐渐的恢复好后,他就乘机隐藏了起来。
在隐匿中,他前去拜访了慈禧的宠臣~李鸿章。
、周宇也是留了个心眼,只说自己是华夏忠勇军的校长,而并没有,完全袒露出自己是华夏忠勇军的,最高领袖人物,这一事实。
因为、从历史资料来看,李鸿章此人,是属于保皇派人士,民族自尊心较强,也是晚晴后期,洋务改革派代表人物。周宇李鸿章,能够被自己的忧国论、强国论打动。
李鸿章1823出生、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
、令周宇没有的是,他与李鸿章的会谈,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这个现象同时也给周宇,敲响了红色警钟,让他知道、不是所有的后世资料,都是百分之百正确的,自己也不能完全的,依照历史来衡量这个时代的人们。
一直以来、周宇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异常的顺利,令周宇迷失了自我,甚至于、他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按照历史的轨迹,和资料来进行的,而他从来没有深入思考过为什么,他也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这个时空的人,他一直用旁观者的角度,来衡量问题。
、现在由于自己这个小小的蝴蝶,在不经意之间煽动了翅膀,令这个时空的历史,和后世的历史,发生了较大的偏差,而他却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如果不是李鸿章事件的发生,将来还不知道,会给自己和自己的那些部众们,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才使自己觉醒呢!
幸好、李鸿章没有为难周宇、或者向满清朝廷告密,在和周宇的会谈中、李鸿章提出,要周宇把华夏忠勇军,完全纳入到,大清王朝的军队序列中来,被周宇一句话就堵了回去。
周宇问他:当忠勇军加入到大清以后,如果法国人要再次提出,处决忠勇军的全部高级将领,大清会答应么?
对此、李鸿章无言以对,因为、李鸿章知道到得那个时候,大清政府肯定会,完全按照法兰西的要求来办得,所以最后、两个人谁也没有说服谁,闹得个不欢而散,不了了之。
其实、周宇他不知道的是,李鸿章他确实心动过,、正因为李鸿章他熟悉洋务、熟知西洋军事国力的强盛,而中外对比格局又‘悬殊’,这使得李鸿章产生了,严重的“惧外”思想。
通过后世的历史,不难看出、李鸿章在对外交涉中,始终坚持“委曲求全”的方针。李鸿章内心深处,那严重的“惧外”思想,是周宇和李鸿章此次谈判的,最终失败的最大原因。
现在、周宇的华夏忠勇军,貌似很强大,、李鸿章还是没有冒这个险的勇气。
在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以夷制夷,方为上策的幼稚想法。
、李鸿章并没有因此而产生的,去告密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