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玲不好接触?都来这么长时间也不见她出门找大家聊天,除了买东西必须出门,每天都不出门。
时间长了,刘亚力也发现林晓玲这人很好说话,也不难接触,但是真要说俩人关系很好也没有,俩人也能在一块聊天说话,但是林晓玲却好象格格不入和她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有时候说到某些事情,林晓玲也不说话只是一笑而过。
不过刘亚力愿意每天跑来找林晓玲,也是因为她大方手松,每次来只要有好东西一定会给孩子尝鲜。再不济家里没什么吃的,也能从口袋里掏出颗糖给孩子。家里又没孩子还一天到晚零食不断,也不知道赵红军娶这么个媳妇日子怎么过,真是浪费钱。
林晓玲要是知道刘亚力的想法,只会庆幸自己从没想过和部队里的家属要把关系处得有多好,维持点头之交就够了。她刚出社会不懂事的时候,把同事当成朋友,后来是吃够了苦头,现在她是再也不会把身边有利害关系的同事当朋友。
对赵红军的战友也是如此,她知道有些家属第一次过来还会请男人关系好的战友们吃饭,但是她来这么久,赵红军不提她也就当不知道。
林晓玲是个冷情的人,她和刘亚力虽然天天在一起聊天,但是都是刘亚力说的多,她大部分时候只是听着,要不是现在天冷她又没地方可去,她一定不会天天听刘亚力说家属院里的各种是非。
刘亚力一直抱怨自己没有生个儿子,不过在说到指导员的女儿彭佳时,又是脸带得色的表示还好王圆圆长得漂亮,不象她爹完全是五大三粗。
林晓玲以前只是觉得刘亚力有些嘴碎,喜欢说三道四传些小道消息,但是现在听了她的话,她有点怀疑以后还要不要和刘亚力相处。指导员家的小姑娘已经够可惜,她还在传递着那种隐晦的优越感,有这样的父母她连王圆圆都有点不好看,幸好她现在也没孩子,不然还得担心孩子会不会受到不良影响。
刘亚力上午的时间都泡在林晓玲家里,王圆圆尿了她都不回去,还直接让孩子用马桶。林晓玲家里并没有准备马桶,虽然和赵红军天天睡在一个被窝里,但是让她晚上当着赵红军的面解决生理问题,她还真是办不到,因此家里就没有准备。刘亚力见没有马桶才不得不抱着孩子回家解决生理问题。
林晓玲等她走了,才松了一口气,她赶紧起身把门关好,可别再来了,她算是有点怕了。早上赵红军走的时候就说了中午不会回来,她一个人在家把早上剩下的粥热一热也就算吃饭了。
第三十八章 稿费
过了腊八就是年,虽然在部队过年只有两个人,但是该准备的东西一样也不能少。过年不只是大吃大喝,更多的时候是种仪式感,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林晓玲也不愿意将就。她开始一点点的准备过年要用的各种东西,但是柳城很多东西在西北买不到,她也只能从简。
赵红军每天忙着工作,对于家里的事情是一点都帮不上忙,林晓玲也习惯了独立自主的生活,并没有觉得哪里不对。大部分军嫂基本上都是要习惯这样的生活,家里男人可能突然之间消失一段时间,也可以突然出现,都是逼着要独立自主的生活。
城市里的军嫂还好一些,生活在农村的军嫂,家里没有男人,田里的各种农活都要自己动手,只能是女人当男人使,也就难怪农村来的军嫂都比较彪悍,在农村家里没有男人,不彪悍也不行。
林晓玲觉得自己在往女汉子的方向发展,家里里里外外的活都是她一个做。这还是今年才搬进来,也不用再对房间进行大扫除,事情减少很多。她只需要把过年的各种食材准备好,在部队也不用走亲访友,又省了一件事。不过她把西北特产买了很多给家里寄回去,两边的老人和哥嫂都不能少。她还要把东西一件件分类打包好,贴上标签是给谁的,再拿到邮局去邮寄,邮费都花了不少钱。
从邮局回来经过门岗的时候,门口有战士给了林晓玲一封信和一张汇款单。信是林建业寄来的,她到了部队之后,第二天就去邮局拍了份电报回去报平安,后来又给两边的老人都有写信回去。算算时间,家里的回信也应该要到了,另一张汇款单则是杂志社寄来的。之前她写了篇小故事投到杂志社,当时想的是不行也就是浪费邮票钱,没想到还真能被选中,虽然稿费不多,可也算是个好的开始。
只可惜没有早点收到汇款单,她刚刚才从邮局回来,这又要跑一趟邮局。拿着信回到家里,她把信拆开,林建业只简单的说了几句家里情况,剩下的都是让她在部队要好好和其他家属相处,不要让赵红军为难,要支持他的工作,最后才提了一句子要注意身体。
她还想知道家里有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她并不知道是什么开始发放通知书,只知道年后要开学,按理通知书这个时候也应该要到了。她今天寄东西回去的时候顺便也写了封寄回去,家里的信暂时也不用急着写回信。汇款单还有一段时间,可以先放着,等哪天买东西时候再去取,出去一趟也不方便,公交车也很难等,走路又太远。
林晓玲收到稿费这件事谁都没说,连赵红军也没说,她也不是故意隐瞒,只是不好意思开口。豆腐块大的文章钱也不多,赵红军要是自己发现了她就说,要是没发现也就不提了。赵红军整天忙的不行,过年这段时间休息的干部战士很多,每个人都忙。林晓玲一般也不会拿家里的事烦他,今年的训练任务也重,还有几个新来的战士训练不过关,这些都是要紧的事情。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部队家属院里也开始热闹起来,有些干部家属没有随军,过年又要留在部队值班,不能回老家的都会让家里媳妇过来探亲。还有很多战士干部们过年也能放假回家休息,这些天部队里来来往往的人也很多,倒是热闹几分。驻地这边没有专门的招待所,探亲的家属来都是在大院里临时找个房子借住,一年到头探亲的家属也多,现在大院里房子有多余的,因此专门空出两间房子招待探亲家属。
星期天赵红军难得休息半天,中午回来吃饭的时候对林晓玲说起晚上要和战友一起吃饭的事。营里有个副连长新媳妇过来探亲,家属还是第一次拿部队,俩人又是新婚第一年,说是要请大家吃饭。
林晓玲问在哪请客吃饭,既然是副连长又是新婚来探亲,肯定家属肯定没随军,哪里有地方可以做饭请大家吃,总不会去外面请客吧!虽然说军人是这个年代最好的职业之一,但是也不代表可以轻松请大家去外面吃饭。
赵红军眉头皱成了川字,把嘴里的饭吃完才说:“晚上就在食堂请大家吃,他出钱就好,我也不是很熟,反正到时送点礼金就好。”
“送多少钱?”
“你封个五块钱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