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得多,这些粮食就是谁家的。
村里老人们得知此事后,朝着杨神婆土屋与娘娘庙方向,鞠躬弯腰拜好几下,对着儿女孙子们,一阵嘱咐,“二碧山可是碧山村人的根,做人不能忘根”。
而叶家也没闲着,与村民们同步的同时,白日里,叶爷爷或叶三叔,抱着甜妹儿去神婆家,偷偷摸摸帮忙整理东西。
有时候,甜妹儿一人陪着杨神婆,她也不怕,反倒是对杂物房那些箱子柜子,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寻宝的过程。
杨神婆的生活,比村民们还悠闲,也无聊得多,做饭吃饭熬药溜山,而大多数时候,她都是在虔诚拜观音娘娘。
有时瞅着甜妹儿翻箱倒柜的模样,她竟也觉得有趣,天天陪着她闹腾。
可惜玩得久,她就对那些佛珠、繁体佛经、佛像、盒子、瓷器、符纸符笔、生锈铁剑铁锁……通通都没有兴趣,有些东西在夏老爷子家也不少。
没错,甜妹儿简直就是有眼无珠!
“杨婆婆,为啥没有弹弓、弓箭,木弩类玩具啊!”
杨神婆揉揉她头,笑而不答。
某人画外音:因为神婆搞得是法术防御与攻击!
而叶老爷子,瞅着自家孙女翻出来的破棉被破衣服破棉鞋,一个个硬得跟石头差不多,ròu疼得很,心也疼得很。
他干脆用棉被把土屋封一个遍,仅留下门窗,在把白家夏家杨家叶家张家等人家,暗地里偷提供的新棉袄新棉衣放好。
杨神婆家里的棉布,算上那些硬石头,竟比夏家还多得多。而破碗破盆也不少,大米红薯洋芋野山药野山芋野菜野鸡野兔等粮食也不不少,甜妹儿还偷偷摸摸往麻袋竹筐里增加这些粮食。
用棉被作为门帘、棉墙,也只有杨神婆的屋子,能做得到、耗费得起,点燃炭火,土屋瞬间变得比叶家土屋,还要暖和。
至于搬个家,粮食木炭多出几麻袋,这种小事,不值得引起杨神婆的关注。
**
十一月份至十二月份,村人们在忙碌中度过,气温也在渐渐下降,从深秋慢慢进入han冷冬季。
十二月底,生产队在这天,结算这半年内的工分,可换成钱,拿着它们,再带上各种杂七杂八的票,去镇上供销社买东西,比如年货棉布啥的,因为种花国新一年的布票,也快发下来啦。
那一天清晨,兴奋的村民们,推开屋门,巨大han风让人的温度急剧流失,han风里似乎夹杂着冰往皮肤里钻,穿着厚厚棉袄也能起一些鸡皮疙瘩。
远远望去,四周的山,全是白茫茫一片。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再来一章,么么哒仙女们。
废话暂时不说,叶子得抓紧时间去码下一章,抱紧你们亲亲亲。
**
第149章 票证与货币
“山上下雪了, 今年下的太早啦!”
“等下去地里瞅瞅苗苗, 梯田上的可别冻坏了。”
“这还没到一月份, 说不定今年山脚也会下雪, 真是见鬼!呸呸, 我瞎说啥。”
刚出屋的村人们,叹一句, 转身关门回屋, 里头多穿两条毛线衣毛线裤, 在屋子里用破盆子点燃碳火。
他们先关心探望一下老人孩子, 再提着灰笼或抱着汤婆子,出门往村西边平坝食堂走去,准备打饭回来吃。
随便再三确认,队里工分结账是不是在中午,地点在大食堂。
这可是生产队第一年建立!
这可是村民们第一次把工分换成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