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料,两篇报道引起血雨腥风,《北华捷报》的本年订阅量飙升一成。
虽然“义兴商会”在外国人眼里的形象依然算不上正面,但林玉婵思忖,被公开报道以后,应该不会再有洋商妄图用上不得台面的手段打击它了。
公平竞争就公平竞争。谁怕谁。
林玉婵回到女眷席位上。侍应生已经端来了热腾腾的中餐。
女眷们大多是广方言馆教员们的家眷,华人洋人都有。赫德请来的华人教员,多有港澳海外背景,因此他们的妻女也都比较新派开放,和同席的西洋太太们笑语闲聊。
只有几个清政府派来充作教习的举人、贡生的夫人,拘束地坐在一角,不知所措。
林玉婵想起被晾在外国人堆里的郜德文,对这些做派传统的夫人们心生同情,于是轻声招呼,聊了几句闲话。
忽然,叮叮玻璃杯响。欢饮的人群安静下来。
书院监督捋着胡子,笑盈盈地说:“那个,现在,赫大人讲个话。”
虽然上海广方言馆名义上由中国人负责,但众所周知,办学经费来自海关银子。因此在这小小宴厅上,反而是赫德说话最有分量。
赫德清了清嗓子,用流利的汉语说了几句话。
无非是感谢大家这一年的辛苦努力,让上海广方言馆成功入了朝廷的眼。将来这个学校定然越办越红火,大家为大清国做的贡献,迟早上达天听,有付出就有回报,我鹭宾以能和诸位共事为荣,云云。
都是套话,然而是jīng心设计的套话,听了让人熨帖。
最后祝皇上和太后圣体安康,大清国繁荣昌盛。
在场众人,无论是监督、监院,还是小小教员,还是请来的洋商客人,都面露心悦诚服之色,微笑点头。
“不过,”赫德话锋一转,微笑道,“今年学校扩建,增设课程,经费怕是捉襟见肘。不怕诸位笑话,海关毕竟是大清衙门,关税银子要优先输送朝廷,充作国事及赔款之费用。总理衙门已对本官提出意见,办学这等细枝末节之事,不能动用太多海关资本。尽管我据理力争,但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忠诚而专业的衙门里,大清朝廷才是第一位优先的客户……”
林玉婵惊讶得微微睁大眼。
赫德什么意思,在为学校筹款?
海关银子不够用?
随即想通。不用说,随着赫德将海关经营有道,清政府愈发把他当摇钱树。对每一笔关税银子,大概都拟定了用途。
军需、河工、赔款、俸禄、修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