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玄没有批准,可封昌已不愿意再面对他,如果说谁最先知道殷玄对太后有那方面的心思的话,就属封昌了,封昌曾劝解过殷玄,让他不要走极端,可殷玄没有听,因为他已经无路可走。
封昌是愧对太后的,他其实一早就知道殷玄的心思和打算,可他没有举报,亦没有提醒太后,造成了太后枉死。
他觉得他是大殷的罪人,无脸再立身朝堂。
他递了辞呈,没有获批,他找殷玄,殷玄说:“你至少还能再议朝三十年,如今大殷四面稳定,不需要再进行规模性的战争,你想去散心,或是想去周游列国,朕都放你去,但你想离开朝堂,朕不会准的。”
那一天殷玄放封昌去周游列国,但武丞相的位置依然保留给他。
这三年,封昌没回来过,亦没给殷玄写过一封信。
但无人会忘记这个人。
陈亥更加不会忘记,因为他很清楚,皇上留这个武丞相在朝堂上是什么作用,无非是在向他说明,他就算帮他铲除了太后,陈家的孙女成了后宫之主,他陈家也休想威胁到他。
武丞相封昌手中,可掌握着大殷三千万兵力中的四分之一。
如今,这四分之一的兵权掌在殷玄手中,等封昌归来,殷玄会把兵权重新还给封昌,可封昌若不回来,这兵权就永远掌握在皇上手中了。
大臣们觉得皇上令人畏惧且心思诡谲,那不单是因为他曾随太后一起南征北战,打下赫赫战功,也因他从治国开始,就表现出了惊人的帝王谋略。
原本两个丞相是用来制肘三公的,权力不分上下,可如今,三公只剩下一公,两个丞相一个年岁太高,无法上朝,一个周游列国,归朝无期,那么,这两个丞相,有了等于没有。
殷德被安在了丞相的位置,殷氏子弟们就不会再对殷玄有任何异议,如此,既抚定了殷氏皇族,又减掉了朝上的一颗眼中钉。
对封昌武丞相的保留,一来能牵制陈家,二来还能让曾经跟随太后的那一些人感恩戴德,尤其,殷玄对封昌表现的这一出情意,会令他们折服,而封昌不再朝中,那些人就只能追随殷玄,如此,长久以后,他们就只认殷玄为主了。
利用殷德安定殷氏皇族,利用封昌安定太后旧部,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追随陈家以及殷玄的,如此,太后死后纷乱的朝堂,很快就得到了平息。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