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贞观女相 > 第651章

第651章

房遗玉一把接过奏折,见落款是户部尚书,其中记载着各地粮税,将大唐各地上邀的粮食数量从高到低记录下来。为首之地是益州,尤以成都一地,其次陇右,紧接着是中原河洛,而后是兖州、江左一带,江南多地概要排在二十名开外。

后面十几页记载的又分别是前面几年的明细表。

前茅者时有变动,时而河洛,时而陇右,时而益州,江南却始终排在二十名开外。

房遗玉本是不解,搞不懂江南各地为何会排在这等位置,随后仔细想了想,却是恍然明悟,这本折子才是唐太宗下定决心开发江南的缘由。

大唐在粮税上有着极为合理的制度,朝廷并不qiáng迫百姓上缴多少粮食,而是按收成,按比例收缴粮食,故而百姓的收成好坏直接关乎粮税数额。

陇右、益州、河洛、兖州这些地方不但有着著名良田,也是各州人口密集之处,耕种的百姓数量多,上缴的粮税自然也是远超旁处。

江南地处偏僻,人口也是稀少的很,同人口众多的大州相比,自是看着逊色的很,也正因此才让朝廷忽视了江南的潜力。

可其实只要认真查看,还是能瞧出其中不同的。

江南粮税虽非第一,甚至连前二十都排不进去,可那只有十四万农民的余杭,其上缴粮税却远超不少拥有二十几万农夫的地域。

排在余杭上方的地域,少说都是拥有三四十万农夫的重镇,若以人头平均来算,江南各地都能排入前五前十,且在近几年中,江南各地非但没被拉下,且各有增长。

可见当真同房遗玉所言,江南气候适宜,故而产量远比别地要多,一旦江南人口增加,耕地增加,其实力自会展现出来。

就在房遗玉明悟的时候,唐太宗继续道:“朕虽然不太能懂你说的那些,但事实就在面前,江南在人口稀少的情况下,却依旧能够保持粮税增长,绝非凑巧,正如你先前所说,是因江南的特殊气候造成,朕也相信,一旦江南发展起来,其粮食产量将碾压益州、中原。”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