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房遗玉心中大为好奇,便仔细翻阅,原来那些小字竟是唐太宗为《孙膑兵法》标注的注释。
心有激动,粗略翻阅一遍,这册《孙膑兵法》仍只有十五篇,仅六千余字,可唐太宗却标注了近乎数万字的注释。
每注释一段,便会引用史上经典战役、用兵实例加以佐证,上至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马陵之战、桂陵之战,下至隋唐时期的邙山之战、虎牢之战等等,尽有标注。
先人总喜将文章构述的晦涩无比,极难理解不说,又无标点隔断,且是些无甚营养的大道理,若非拥有超凡的文学功底,能否将其读懂都是个大问题。
可经唐太宗这一标注,这册兵法登时简洁起来,比原文更易读懂,更易理解。
房玄龄见唐太宗短时间内回不来,索性将标注对着原文比照一遍,每读一篇,就对唐太宗愈发钦佩,心中暗叹:“叔父于治国之上的成就几已令人忘记他还是位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单论军事素养,李勣叔父和侯君集皆难与之相比。”
尤以观至《兵失》一篇时,更是令房遗玉赞叹出声:“叔父无愧为千古明君,文韬武略各有所长,果非常人能及。”
“咳咳!”于旁侧忽地传来一阵咳嗽声。
房遗玉闻声大惊,忙回首望去,唐太宗不知何时已然处于殿内。
唐太宗的脸色有些发红,似是羞愧,也似是兴奋,也可能是因喝了些酒,但最有可能的,还是因房遗玉那句千古明君。
要知千古明君乃是后人评价,于大唐自然是无人这般chuī捧,唐太宗首次被人这般称谓,着实有些不好意思。
房遗玉心中暗笑,嘴上却问:“叔父,您何时回来的?”
“也没多久,见你看书入了神,便没打扰!”唐太宗正了正身子,问道:“你看的可是《孙膑》中的兵失篇?”
房遗玉含笑点头:“孙膑用兵重机变,字句间,真理无数!叔父于其中注释的道理,与治国相互联系,着实令人耳目一新!”
唐太宗闻言颔首道:“孙膑本是卓越的军事天才,然兵法中却是暗藏治国道理,只是旁人不察罢了。”
“朕如你这般年纪时,崇拜冠军侯,欣赏他那种横扫八荒的气概。”
“双十年岁,改喜张良韩信,重视上兵伐谋。”
“继位之后,朕更为看重孙膑,冠军侯之qiáng,可风骚一时,韩张之qiáng,可纵横一世,孙膑之qiáng,却可百代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