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歌拉过他的手,令他揽着自己,满足地喟叹一声,懒洋洋说道:殿试问南边是否要坚壁清野以拒洋夷,我以反对为答,写了整整五张纸。恐怕考官们不会喜欢我的文章,不过我自个很满意。
我观陛下在你身后站了近半个时辰,无论考官喜不喜你的文章,最终都会将它放到前十,呈至御览。
何时之事?我怎么一点都不知?沈歌从下往上看荀飞光的脸,满脸惊讶,见他不似开玩笑,方捂脸叹道:嗳,我未免太迟钝了些,一点都未察觉陛下在我身后待了这么久。
就在你起草文章那会儿,陛下从你写第二张草纸开始看,一直看你写完第五张方移步。
沈歌道:那版我写得最锋芒毕露,就差没指着那些要坚壁清野的大人鼻子,骂他们见识短浅了,终稿倒是委婉了一些。
荀飞光淡淡道:纵使骂了也无妨,陛下不会与你计较这个。
入朝为官,不得罪人的方是庸才。
沈歌想想也是,反正他又没骂皇帝昏庸。
沈歌考完便将这事甩在脑后,只是在荀府静静待殿试结果。
当晚,皇帝陛下拿了出沈歌写的草稿,在灯下看了又看,在御前作陪的乃是大皇子。
大皇子为先皇后所生,既长且嫡,皇帝非常爱重这名长子,时常将其带在身旁教导。
百官皆有默契,只要皇长子未有大错,日后太子之位必落于他头上。
皇帝看完脸上表情未变,他将沈歌之文递给大皇子,瞧瞧。
沈歌第一版的草稿一共有五张纸,上面多有涂改,写得也比较潦草,好在他字不错,写成这样也不觉难看。
大皇子接过草稿,仔细看过一遍,眉峰一直皱着。
如何?正值壮年的皇帝在灯下问。
大皇子目光仍盯在草稿上,喃喃答:太大胆了,这沈歌也就仗着他背后之人是荀国公,方敢这么写罢。
嘲讽大臣见识短浅,最终不就在骂他们父皇昏庸么?要不然怎会让见识短浅的臣子混在朝堂上?大皇子心中感慨,当真初生牛犊不怕虎,哪怕是荀飞光少年时,也不敢这么写啊。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