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原来沈歌一直在县城里读书,又早早考上了秀才,没遭遇过什么糟心事,对男男之事极不敏感。现在的沈歌可是有着二十一世纪的记忆,对这些事情再熟悉不过。
荀飞光对沈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他只是见这少年格外jīng致可爱才多看了两眼,就像看外面的花一样。察觉到沈歌的慌乱,他收回那略带侵略性的视线,道:你以后要考科举,多看看这些书也无妨,能拓宽眼界。
是,谢大人教导。
不必客气。你从小就在沈家村长大?
沈歌不知道荀飞光的用意,老老实实地答道:小子祖辈从三百多年前就在沈家村扎了根,小子从小在村里出生成长,不过自八岁起就在县城里读书,严格来说并不算在沈家村长大。
不必紧张,你虽不完全在沈家村成长,村里的情况应当也熟悉,我们随便聊聊?
说什么?沈歌有些茫然地望向荀飞光,像只涉世未深的小鹿,荀大人您是指哪方面?
第7章 粮食
沈歌完全想不出来他和荀飞光有什么好聊的,在现代的时候他是一个二流本科的中文系学渣,每个学期都得在期末的时候头悬梁锥刺股避免挂科的那种。来到这里以后,他也不过是一个小秀才,勉qiáng能在县里脱颖而出,却连科考以外的书都没看过几本,学识着实不怎么样。
荀飞光无意跟他谈论学识的问题,直接淡淡开口问:村里的人生活如何,可能吃饱穿暖?
这个沈歌还算了解,他想了想,如果吃饱穿暖的标准不太高的话就可以,这几年都没有冻饿而死的人,不过村人还需要经常吃粥和野菜,肉的话,一年也吃不了一两次。
看了下荀飞光没什么表情的脸,沈歌又补充道:听老人说,现在的日子已经比以前好多了,这几年年景好,税也只是二十税一,家家户户基本都能有余粮,就算哪年收成不太好也不至于饿死,而且现在村子里基本没有卖儿女的现象。
沈歌原本还撑着尽量模仿这边人的qiáng调咬文嚼字,一说长句又忘了,他有些忐忑地垂下眼睑。
荀飞光没在意他的表达,接着问:村里种何种粮食?
粮食?沈歌愣了一下,他对这方面也不是很懂,粮的话,水田种稻旱地种粟,水稻应该是种的最多的,一般种中稻,种粟的人也不少,还有种豆的。前两年外面传来一种唤‘落花生’的粮,听说是外邦传入的,有村人会买一点种来榨油,但大部分人家都不乐意出那个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