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陈十六烦躁道:“以前在衙门觉得事儿多,怎么现在就没一件事了。”
一开始还端着姿态守在后院,每天吃了睡,要么就是发呆,实在无聊透顶。近来几天他干脆就坐在前堂,懒洋洋的歪在椅子里,有一搭没一搭的看着外头的行人。那些行人看向神断局的眼神充满了疑惑和怪异,看陈十六的眼神也格外奇特,陈十六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可以做到视若无睹。
“少爷,茶楼的郑老爷送了帖子来,说明日常先生要说新书,请少爷赏光。郑老爷还说,穆公子也收了帖子。”
陈十六立时来了精神:“终于要说新书了!”
他早得了消息,常云生要说李良吉案,其中可有他出场呢。他都开始幻想,若这故事传回京城,到时候也叫家里人瞧瞧,他跑出来可不是胡闹,也是办了大事的。
望眼欲穿,终于等到了!
*
穆清彦的确也接到了茶楼送来的帖子,但他却不打算去,总有种去捧人吹嘘自己的感觉。与其听书,他倒是对赛龙舟更感兴趣。
距离端午节还有半个月,凤临临水,每年端午节都非常的热闹。各村各镇都会出青壮,组队赛龙舟,县令也会出席,奖品丰厚,又有荣耀,被当地人视为盛事,早早儿就开始筹备。
这对穆家也是头等大事。
穆林是青山村龙舟队的主力,而穆文穆武则参加凫水比赛,便是穆婉穆绣也跟村里女人们一起忙碌准备。
前两天穆婉来了一趟,给穆文穆武送新衣裳,又把新摘的瓜果菜蔬送了一竹筐,还嘱咐两人下水注意安全,走船的河道不准去,那里水深危险。
穆清彦自然不敢马虎,每天傍晚穆文穆武去下水,他都要在岸边盯着。
他们练习的地方距离渡口不远,是属于清河的一条支流,深处直延伸到大山腹地。这条支流从柳树村经过,途径田地村庄,还跟青山村擦肩而过,是周边灌溉田地的主要水源,又因它蜿蜒流淌,有三道大的弯口,当地人都叫它三湾河。
在三湾河与清河交汇处,形成了一座很大的湖,那里是每年端午凫水赛龙舟的场地。
这些天去游水的人很多,也常看到龙舟穿行。
这天早晨,穆清彦在菜园子看菜,目光看到隔壁的客栈,竟有些羡慕。
如今大半月过去,这家客栈终于建成了,工饭也在昨天截止。
这客栈是前后两部分,前面两层楼经营,后面是东家私人住宅。从一开始建房就在这儿招呼的人叫张忠,本以为就是个管事,却原来是个掌柜。另有一对夫妻掌厨,两人的女儿打下手,还有两个跑趟的伙计。
客栈瞧着就挺不错,关键是后面的宅子舒适。
虽说有院墙遮挡,但精神力能将内中场景布置一览无余。乍看就是普通的小院,一排三间屋,左侧有厨房,修盖上跟客栈选用木料为主不同,私宅基本都是青砖,院子都是青砖铺的,又有花架子、盆栽草木,透着清闲舒适和雅致。
前世穆清彦曾想过去农家养老,这样的院子就是他喜欢的。
屋内的卧房、书房全都布置妥当,只等主人入住。
这么久了,那位神秘的东家还没现身过呢。
不过,应该快了,兴许今天就能见到。
今日是客栈开张,门前已挂起了长长的鞭炮,牌匾也装饰了红绸。
作为邻居,穆清彦自然也要去道贺。
如今早上馒头都不用他管,穆武蒸馒头做面条手艺比他不差,穆文跟着打个下手,主要还是负责收钱,招呼客人。他就中午晚上炒菜炖汤,或是有客人点菜忙碌一下,基本上能腾出空闲,只是不忍心看两个半大孩子操劳罢了。
离得近,穆清彦听到鞭炮声就过来了。
牌匾上的红布揭开了,客栈名字很寻常:清河客栈。倒是好记,在渡口做生意,要么就是渡口大通铺,要么是渡口歇脚店,倒还没有用清河来命名的。
张忠冲着来客拱手,笑着请众人入内:“今日敝店开张,多谢诸位道喜,中午摆席,大家都别走,留下吃杯水酒。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往后还请诸位多关照。”
“张掌柜,开张这样大的日子,你们东家不来?”对客栈东家好奇的人不少。
张忠笑道:“这样喜庆日子如何不来,东家就快到了。”
这话一出,穆清彦都来了兴趣。
贺喜的钱,随大流给了二十文,也有给的更多的。
当初穆记铺子开张,周边生意人给的就几文罢了,不得不说,人们也是看人下菜碟儿。倒也是,这样一家客栈,如果真拿几文钱来,都不好意思出手。
客栈一楼大堂是吃饭的地方,很宽敞,摆着五六张桌子,左侧靠墙是柜台,右侧有楼梯通往二楼。楼上大小房间七八个,一楼大堂后面也是房间,不过是大通铺。因着客栈跟穆家饭铺子挨着,所以在另一边圈了栅栏,修了柴棚,可以停车喂牲口,也跟厨房连通。
可以说,不算后面私宅小院儿,这家客栈比穆家饭铺子大两倍尚有余。
穆清彦在心里估算着,前前后后建起来,怕是耗费上百两银子。地方大,又用料讲究,尤其是那个小院儿,且还不算内中家具摆设。
一辆青绸马车停在客栈门前,张忠见了忙迎上去,亲自打起车帘。
宾客都猜到来人身份,连同穆清彦在内,全都好奇的望过去。
当那人一下车,所有人都愣住了。
闻寂雪!
穆清彦才是最吃惊的那个,但再回想认识以来的种种,似乎也没那么吃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