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晋烬 > 第四十一章:牧奴

第四十一章:牧奴

“不听部大的话就要杀头咧,还许你选部大?”

“你们不知道,部大们春天拢在一块议事的时候,经常抓奴婢去吞部大吐的痰,没有奴婢就点牧民的名字,你连部大的痰都得吃,还说什么部大能不能传给儿子,笑话!”

桓真人的外甥桓道子,年纪才十四五岁,听得血气上涌,当场就跳了起来,挥舞着稚嫩的拳头:

“你们为啥不自己抢啊!秋天马肥了,就去抢呗,抢鲜卑人,抢南边中原人,乌桓大人也可以抢。抢够了就自己做部大,多快活!”

大伙对氏族军事首领的外甥没什么敬畏之心,该笑话就笑话,该喷就喷,此刻就一齐用话呛他:

“哪有这好事?打仗会死人,鲜卑骑兵多,打不过,秦人和羊真都住坞壁,墙壁有这么厚,你打得下来么?你的马不吃草料,刀枪钝了,箭头折了,怎么办?”

康朱皮听得真切,乌桓的部落大人也和桓真人一样组织各种劫掠,但具体表现却截然不同。

乌桓部落大人、渠帅、小帅及其亲属卫队捡好的挑选够了,下面的牧民才能分,那些借部大装备的牧民,捡最好的战利品以偿还,如借一匹马须还二匹,借一副马鞍得还一匹马,借一张弓得还一头牛;拖欠的话,再利滚利;而且战利品交换制度也极不公平,比如牧民没有羊,想用抢来的马向部大小帅们换,说好了一马抵四羊,往往结果就变成了一匹骏马抵四只又小又瘦的羊。部落大人们靠残酷的高利贷盘剥,不怕乌桓牧民们作战不勇敢,抢劫时不凶残。

而桓真人分战利品则是另一个极端,比上党的羯胡还“落后”,羯胡小帅还记得孝敬康朱皮一份,桓真人这边战利品完全平分,谁也不能多拿一份,就和山民打猎,凡是打到鹿猪一类大猎物,也是统统平分,谁多吃一份就要挨骂。

谈完抢劫的种种辛苦,逃奴们的话头反倒收不住了,还要抱怨:

“青壮年男人才能去抢,干不了的人就去做牧工。”

“牧工?我听说,在部落大人那,牧工和奴婢差不了多少!”

“呸,奴婢比牧工好,”有逃奴笑骂道:“大人有时拿奴婢当人,拿牧工当牲口用,因为牧工不是自家人嘛!”

康朱皮边听边做笔记,不时询问几句,分析一二,帮助山民们了解这生活“有多苦”,顺带活动活动手指,写下的字歪歪扭扭的,他也不在乎。

牧工说,最忙的时候,他们每天要工作一个白天加半个晚上,闲的时候也要整整一个白天,根据叙述,康朱皮估计忙时一天工作九到十时辰,闲时一天工作六个时辰。

男女老幼都有活干,男人要宰杀牲畜、剪毛、接羔、放牧、制弓、修马鞍、种田还有保护驮队;女人挤奶、做饭、烧水,还要制陶器,作文绣,织氀毷;孩子也不能例外,放牧小牛马,捡牛粪和干柴的生活也很辛苦。

“部落大人不拿牧工当人看,”一个逃奴说:“在山里我还能睡穹庐,在给渐部大干活的时候,居然要睡在牛羊圈里,眼睛一睁,天上全是星星。”

“祁氏何尝不是,我阿娘怀我妹的时候,想休息几天都不行,一样得干活,还不能在穹庐附近生孩子,嫌脏,生完发现是个女孩,就当累赘赶走!”

“别说生孩子了,你在审部大那放个响屁,让他听到了,就得挨一顿鞭子。”

“诶诶,”也有前牧工想说句“公道话”,他摆着手讲:

曾当过牧工的安贡告诉我们:“我讲句好话,薄部大还不错,以前我家给他家干活的时候,管饭管水,每年还给雇工发件老羊皮做的袍子,有时还给帽子和鞋,如果人恭顺,薄部大说什么就做什么,每年再给两头羊,我觉得还行吧!”

可旁人特别是逃奴的情绪已经被康朱皮调动起来了,哪里肯听:

“嗬,你不知道薄氏大人只要青壮,老病一律赶出家门?”

“你是个勇士,卖一年命也就件衣服,两头羊?我呸!这也太瞧不起人了吧!你真是个拂竹真贱种,这活也干!”

“你才是拂竹真,渐部大和薄部大斗战,伤了我阿爷,薄部大养的折奎真连口奶渣都不给我阿爷吃,我才抢了他家的马,来投桓渠帅,这怎么不是勇士?”

山民们七嘴八舌的争论着,几乎要打起来,又被桓真人劝开,康朱皮立刻抓住机会,将笔记翻到武乡庄园奴婢生活的相关内容,

“勇士们,我来讲一下秦人奴婢是怎么过的,如何?”

——

讲完上党、上谷等地黔首的生活后,望着那些乌桓山民因为共情与联想,或若有所思,或骂骂咧咧,或群情激愤。我问一旁的李始之:

“三郎,你觉得咱中夏人的奴婢和乌桓人的奴婢谁过的日子苦?”

三郎当时脖子都红了,岔开话题:“诶!我家可没这么干过!”

当时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开端,三郎也开始像丹英一样思考问题了——《往事录·卷二》

记不住网址,可以百度搜索:【33看书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