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英不再矫情,她肚子上缠着绳索和丝带,咬着牙,坚持像其他人一样,每天在寒风中连续骑几个时辰的马。她也终于知道康朱皮为什么要给她大号的靴子。因为靴子大一号,就能容纳她穿上硬而密实的毡袜,又裹了一块厚厚的驼毛块的脚。虽然这一套笨重的不行,但好歹还能让她抵御寒冷,手脚冰凉的情况改善了很多。
凭借能装运重物的木筏,依托昼夜皆可的河流运输,康朱皮队平均一天能行进七八十里,预估半个月就能抵达上谷。
而在盗匪出没最多,鲜卑乌桓部落犬牙交错的危险地带,米薇果断压缩休息时间,要求日夜兼程,能在车上、筏上甚至驼马上轮流睡觉,就不扎营。为了避免耽搁工夫,每次因为骆驼撒尿和补蹄而不得不停下来休整时,向导就会在地上并排放上三颗驼粪,用火镰从一头点燃,当这三颗驼粪烧完,就必须启程赶路。
凭此速度,康朱皮甩掉了许多尾随的敌人,有惊无险地抵达了鲜卑东部大人拓跋禄官的领地东段。据向导说,这一块秩序比较稳定,只不过听说他前些时日,不知为何几乎倾巢而出,带着数万人马,往鲜卑单于所在的王庭云中盛乐城去了。
康朱皮没心思想这些弯弯绕,他想趁着此处空虚,危险较少的便利,稍稍减缓了速度,让部众能休息一下,养精蓄锐。因为晋疆已经近在咫尺了,接下来的挑战会更大。
但事不遂人愿,离开雁门的第十三天,康朱皮就发现一二里之地之外跟来了十几骑,个个髡头辫发,坐骑神骏,装备精良,如影随形,维持着距离,却不靠近表明来意。
大家本能地觉得来者不善,不过附近除了一处孤零零的土丘外,都是草木不茂密的开阔地,难以藏伏兵,更兼来者人少,康矛便亲自带一队牧民斥候,想到那的土丘上观察详情,再做打算。
不料那些骑手招呼不打就先发制人,他们疾驰上山,与康矛争夺制高点。双方一番交手,不料敌人箭射的又快又准,康矛的斥候们都没能接战就败退了,连康矛都中了几箭,所幸有铁甲护身,伤的不深。康朱皮赶紧喊来杜胙,给康矛做紧急包扎。
“部大!再给我五十骑,我保证把他们杀个精光。”
杜胙在康矛伤口上涂着疮药,疼的康矛额头上流着汗,但兀自要再次请战。
“你好好养伤,不争一时。传我命令!”康朱皮宽慰康矛一句,随后喝到:
“队伍收缩,骆驼家眷在内,新兵次之,老兵在外。把大车拖到外围来!非我准许不得出击,私自出战者,斩!”
康朱皮一面收缩队伍,维持防御阵型以保持士气,又拨出一条独木舟,让王钧和李政指挥,领着队伍里的几个渔民,带齐响箭与羯鼓,顺流而下去探查前方有没有伏兵。
那十几敌骑在击破康矛后并未靠近,只是继续观察康朱皮所部的动向,时不时朝天射几发鸣镝箭,但一直未见其他敌骑抵达。而康朱皮命人高举旗帜,维持着队形,保持匀速前进,不给对手留可趁之机。
双方就这么剑拔弩张地对峙,许多秃鹫、鹰隼亦在上空盘旋,仿佛觉得此地很快就要冒出些死尸,供它们大快朵颐,于是等待并紧盯着康朱皮的队伍,一刻也不离去。
米薇和向导望见那些猛禽,便肯定这是极坏的兆头。米薇又要来粟特千里镜,对准鹰隼仔细观察,发现其中有一只大鹰,长脖尖鼻,两翼伸开足有一米,气势凌人,将其他的鹰隼远远逼开,它也是跟着队伍最紧的猛禽。她脸色便阴沉下来,用粟特语说:
“有只乔克巴尔散,或者是代之意买喀拉,不妙。”
向导也比划着讲,那是最好的猎鹰,千年难遇,极难驯服,能用来捕捉大狼、熊甚至是虎,只有鲜卑或乌桓最强大的头人才有办法饲养。
“来头不小。”
——
元康三年,鲜卑单于拓跋绰去世,继位者是沙漠汗幼子,中原朝廷所赐女子兰氏所生的拓跋弗。沙漠汗因汉化,而与鲜卑诸部大人不和,导致咸宁三年被逼死。故中原化的拓跋弗继位后,诸部分离,不听单于指挥,各行其事。
元康四年冬,只做了一年单于的拓跋弗死于一场打猎事故,其叔父拓跋禄官继位,并将部众一分为三,将西部、中部交给拓跋弗的长兄,沙漠汗早已亡故的鲜卑妻子封氏所生的二子,拓跋猗迤和拓跋猗卢。
其中隐含的政治斗争详情,可以参考我嘱咐史官编写的《漠史》,那本书比《往事录》收录了更多资料,视角更广阔,值得一读。
要说明的是,我此时虽在桑干河,却未能像《漠史》或其他国史里鼓吹的那般,未卜先知式地洞察并利用鲜卑内乱的机会,我虽然甚感可惜,但实情便是实情。
——《往事录·卷二》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