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休妻难离 > 第(84)章

第(84)章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郭缠虎骂:"赈他娘的屁灾,这个锅咱不背,现在去了吃力不讨好,没准卢小人还得赖咱心虚呢,管他奶奶的,谁造的孽自己擦屁股去。"

几人看向茗华,这个堂上最年轻的妇人,此刻成了大家的新主心骨。

"当然要去,百姓何辜?为了争一时之气,任他们流离失所,冻饿致死?"茗华眼中居然隐现泪光。

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生完孩子突然多愁善感了起来,想到那些嗷嗷待哺的幼童没来由地揪心之痛。

沈申洲一笃拐杖,叹道:"夫人高义,可是大人身陷囹圄,这……"

"我去!"崔严正襟自告奋勇道。

郭缠虎诧异地看着光头,这货平日从不露头,大人jiāo办的事不下绊子就是好的了,怎么今日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可若论智谋,这群人里还就他能拿出手来了,他这又想gān什么呢?跑去救灾拍卢大人马屁,陷赵默成于更不利的境地?二哥不救了?

"那郡守大人……"崔严的犹豫让郭缠虎回了神。

茗华默了一阵,崔严看到她脸上现出从未见过的坚毅神色,对崔严说:"你去救灾,我来救人。"

茗华找出当初赵默成向书院学子们解释高山不建水库的图,对照着仔细分析,进牢房问过赵默成之后,终于找到了卢海钰诬陷赵默成的证据。

高山之内南部偏西的高峰发源氻水,此次防洪的对象正是这条河。

氻水蜿蜒东去,出高山境后主流入大华,是为渭水,大华都城渭邑正是依水而建,因此得名。

而氻水在出高山界时,因山势所阻,还有一条分支向东北拐入陇西,为汅水。

卢海钰此次污蔑赵默成,说陇西水患是受高山所累,因陇西未建水库没有采取防洪措施,导致下游压力增大。

茗华仔细分析了河流的走向,发现此次洪水渭河的水比汅河的水大多了,但渭邑等下游都没被淹,说明赵默成治水有功,陇西汅水洪灾并非高山氻水分流所致。

赵姜听明白来龙去脉,兴奋地直奔书院,说让郑昊他们将实情写清楚,想办法呈上去,洗刷赵默成的冤屈。

已到陇西境内的崔严马不停蹄开始兴建粥棚,一面放粮一面舍粥,忙得连面见陇嵩州牧卢海钰的时间都没有。

他听从茗华的建议,舍粥时带着焦二狗,遇到生病的就诊治,家中无病的也熬制着汤药随粥米一同发放,所过之处防暑去病并无大的疫情发生。

随着高山赈灾队伍一路北上,崔严被百姓视作现世佛,绝世美颜,普度众生。

就连忙得焦头烂额的卢大人都派人送来了亲笔书信,表彰崔严赈灾立功,降低陇西的损失,还是自家人贴心云云。

崔严想起那个叮嘱自己大灾之后防大疫的小妇人,来之前说卢大人一定不会阻止自己救灾,反而会把功劳揽在陇嵩州牧的头上。

只是他想不到,云府内郑昊带着学子们正在起草鸣冤书,书中除了说明赵默成带人治水的功绩,也说明了氻水和汅水的关系,直言陇西的洪灾与高山无关,甚至陇西没有酿成更大灾祸也是因赵默成出粮赈灾之故。

洋洋洒洒万言,一气呵成,有理有据,郑昊完笔后一众意气风发的学子们纷纷上前签名按了手印。之后传出书院,但凡会写名字的都来了,不会写的也按了手印,万言书就这样诞生了。

在万言书送出的第二天,山中返回的郭缠龙听说此事大感不妙,直接找到茗华说:"夫人,这万言书万万不可送到渭邑啊,华帝若知道大人众望所归一定忌惮于他,那时大人才是真正的凶险啊。"

茗华说:"就是要让华帝看到民意,知道谁才是真正一心为民的。相信华帝能够明辨是非,还默成一个公道。"

他要是个昏君,也不值得让吴王仇胜谷和赵默成这么忠心为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