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赵默成跟前,看到那人微肿的脸颊和沾满泥水的衣裳,还有那双泡在雨水泥浆里的靴子,茗华竟然心里一热,不知说什么好。
"你怎么来了?"赵默成只有眼睛依然闪亮,露齿一笑。
茗华鼻头微酸,"出这么大事,也没听你说一声……"
"男儿本当保家卫国,这守堤防汛之事跟你们说了只会徒增恐慌,反而碍手碍脚。"坦dàng地瞒着你。
"总可以帮着想些法子吧。"茗华钻出头上罩着的大伞东看西看。
只见打桩的人们间隔着打进木头桩和竹子,赵默成在一旁解释道:"木桩不够,竹子又太轻,这样间隔打桩可以借些力。"
聪明,就地取材,反正大批大批伐好的竹子可用。
泥沙在旁,堆积如小山,再远些对着大小不一地石块。
这是……茗华指着那些石头问。
"沙子不够,石块来凑,反正这山上的石块和竹子一样多。"主要是不用花钱吧?茗华想。
但是沙子可以装袋,这石块准备怎么用,也装袋?茗华脑中突然灵光一闪。
"赵大哥,我想到个办法,你看看是否可行?"茗华叫过赵默成附耳说来。
赵默成连连点头,回头安排人手,茗华让赵有才驾车回去接葛大嫂前来。
葛大嫂到大堤上时,面前已经堆了一堆的竹条,茗华还在一边指挥人继续劈竹子。
葛大嫂一面给茗华披上油衣一面道:"咱女人家比不得汉子,受不得凉。"
茗华心头一暖,握住葛大嫂的手说:"大嫂来得正好,快教他们编竹筐,不必jing巧,结实就好。"
"做什么用的?"葛大嫂一边将竹条捋在手里一边问。
"装石头。编成大竹筐把石块装进去,围在岸边防止河岸冲刷,巩固堤坝。"茗华将堆在旁边的石块指给葛大嫂看。
"好法子啊,又是夫人想的吧!"
茗华一笑未答,补充道:"竹筐和竹筐之间再编些锁扣,这样就可以更牢固了。"
"好。"葛大嫂说归说笑归笑,手里活计未停,一边做一边教,很快赵默成安排的十几个人便开始分头编起了大竹筐。
茗华将油衣披回葛大嫂身上,道:"大嫂先忙着,我去去就来。"
乘车回府的茗华叫上巧衣翠英小斐和厨娘,带上食水衣物再次回到堤上。
让小斐去给萧水生送衣物,小斐接过后惊讶地抬眼,这gān靴子和炒麸子皮?
茗华道:"顺道给赵大哥送去吧。我在家闲着还疼呢,他在水里泡几天了也不知道那腿受不受得了。大人现在是主心骨,可不能倒下。"
顺道?小斐点头去了,茗华招呼赵有才并几人开始给大家分发食水。
第二天,云府城里的大小妇人老妇人开始往堤上源源不断地送来热水热饭,gān净的衣物鞋袜。
飘香的饭菜,热情的号子,整个露天大堤上亲如一家。
雨水是凉的,人心是热的。
茗华远远看着那个在人群中来往巡视,指挥若定的身影,心下安宁。
只在他偶尔掀起裤脚,露出麸皮袋子的边缘时会心一笑,原来他真的戴上了。
忙碌了几日,雨过天晴,洪峰过境,云府城内外欢声一片。
茗华让巧衣翠英给小斐送来新被褥,翠英打趣道:"那天可吓死我们了,见你又是哭又是拆被子的,还以为你这日子过不得了,今后就是吵架拌嘴也不能拿这结婚的被褥出气,于子孙不利呢。"
说的小斐大红脸。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