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靠办喜事挣银子的人,委实不容易,活好口才也得好。
这时妇人又道:"三生石上注良缘,恩爱夫妻彩线牵。"说完便收了细线:"行了,徐小姐周围的鬓发生的规整,不需要弄得太多,否则不好看。"
这时,从徐澹雅对面那边传来声音"来人,赏!"
若华转过头看了看,柳氏正椅上坐着,满脸喜色。
她身边那嬷嬷闻声立即从袖里取出一只锦袋,放到那妇人手里。
妇人颠了颠,遂喜笑颜开:"徐小姐地阁丰满,两颐不薄,一看就是有福之人,夫人往后定是有享不完的福。"
谁不爱听好话,柳氏亦然,乐呵呵的让人将那妇人送走。
开了脸就得上妆了,这第一步就是梳头。当然不是说梳发髻,只是一种吉祥礼,梳发髻的事得jiāo给丫鬟、喜娘。这梳头的人嘛,必定是柳氏无疑了。
柳氏从座椅上起身,接过喜娘递来的篦子,捧起徐澹雅的头发一梳到底。
柳氏梳着,喜娘在一旁说着:"一梳梳到头,富贵不用愁;二梳梳到头,无病又无忧;三梳梳到头,多子又多寿……"
这个时候,若华倒有些羡慕徐澹雅,成亲的礼仪虽然繁琐,可心里必然是甜的。赵玉衍虽然成不了什么大事,却是个谦谦君子,对她又是真心。比起当年的若华,qiáng了何止百倍。
第六十二章 晋王大婚
梳头的礼成了,就要开始换衣上妆。喜娘把闲杂人等赶出去,今日除了新郎官谁都不能先把新娘子的妆容给瞧了去。
静儿瞟眼看到了人群里面的若华,忙过来:"沈小姐快进来啊,您不用回避。"
若华听她这么说,从善如流的就挤了进去。
徐澹雅闻声,转过头看了看若华,女子出嫁那日最好少说话,徐澹雅只能无奈的对若华笑了笑。
柳氏见了若华,挺和善:"沈小姐找个地方坐着,这新娘子的妆容得花大功夫,你站不动的。"大概是喜事临门,柳氏心情颇好,对若华也亲切几分。
外面的人都叫喜娘拦在了外头,房门被关上。
这会儿该是给徐澹雅梳妆的时候了。
静儿跟另外一个小丫鬟为徐澹雅绾发,那小丫坏手上拿了谢馥chun往徐澹雅头上抹。谢馥chun就是闺阁小姐们常拿了梳头的头油,用来固定发髻的。
由于要戴凤冠的缘故,发髻不用梳得太花哨,也不能太高,所以没费什么时。
另一边,喜娘拿着鹅蛋粉给徐澹雅上底妆,新娘子的面妆比较厚重,多是一层接一层,妆成之后略显苍白。
为了有白里透红的效果,喜娘又在最后用玉簪粉稍作修饰。
接着是描眉点唇,前前后后花了两个时辰。
最后戴上双凤衔珠彩冠,冠上又是宝珠又是碧玉凤冠异常沉重,徐澹雅的明显滞了滞。
凤冠固定好,左右再配两支步摇,至此妆成。
送亲这日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规划好的,只要不出问题就不会耽误。给徐澹雅盖上大红盖头,晋王府迎亲的人也该到了。
果然,这是为了传来呼喊:"夫人,王府的人已经在外面候着了,叔舅家的公子也已经来了。"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