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重生之相逢未晚 > 第(137)章

第(137)章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生意上的事情,林建不敢把林墨当成孩子,他知道林墨主意多,听林墨这么说了,哪有不乐意的。索性一心一意去找林常青帮忙选厂址,去忙建厂的事情。

跟爸爸谈完正事,老太太拿过电话,跟林墨絮叨了半天,让他注意身体,钱不够就给家里说,对韩勋父母要尊敬等等。好不容易等老太太讲完了,小胖墩儿又接过电话,跟林墨聊起了过些日子去锦城参加特训和比赛,接着又聊起阿灰这两天没以前爱东西,委婉的表达了一下奶奶做的菜没哥哥做的好吃。知道林墨过些日子要回来,兴奋的在电话里嗷嗷叫,小吃货让哥哥千万别忘了回家的时候给他带只烤鸭回来……

聊着聊着,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家里的厨师做好了饭菜,林墨跟许妈他们一起吃了一些,饭后在院子里悠闲的乘凉,默默想着以后的事情。没过多久,韩勋他们就回来了。韩母拉着林墨说了一会儿话,知道林墨没有不适后,又去看过小艾伦,这才去洗漱准备休息。老头子早就已经退休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没有公事烦他,自然乐得清闲。回到家里换套功夫服,在院子里慢悠悠的练起了他家传的养身拳。

他觉得林墨身体太弱,不过才晒了大半天太阳,就头疼脑热的比他们两老还不如,一时兴起,便让林墨跟着他学。

这套养生拳法有点类似太极拳,又不太像,林墨一向运动细胞不发达,学了这招忘了那招,老头子气得直骂他笨。林墨急得满头汗水,学了半天好不容易勉qiáng将招式记住了,老头子看他态度很端正的份上,说了一句勤能补拙。撇开他之前的怀疑,他心里对林墨还是很满意的。林墨家里的事情,他都听韩勋说了,觉得他小小年纪能够以一技之长挑起家里的担子,光那份韧性和胆识,就非常令人佩服。而且进退有度,从容淡定,明知道他们的身份,却不做作讨好,将他们当成长辈来尊敬,不怯懦不谄媚;被他说了半天‘笨’,依然不见一丝浮躁,从头到尾将整套拳法记了下来。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能够做到这么多,已经非常不错了。如果他与阿勋之间能够什么关系也没有,就更好了。

老头子细想今天白天韩勋和林墨之间的互动,虽然依旧亲近,却没有那种不该有的亲昵。

难道真的是他想多了?

老头子不知道的是,韩勋和林墨怕他继续‘多想’下去,刻意保持了距离。韩勋好歹是豪门贵族出来的孩子,做戏的功夫自然是一流,林墨壳子里装的是一个三十多岁历经世事的灵魂,见惯了别人怎么演,还能不会吗韩勋在书房处理公事,等正院的灯灭了,他忙将藏起来的药玉拿了一根出来,溜进了林墨的房间。

他虽然很不高兴林墨跟陈俊曦碰面的事情,但还是忍住了,聪明的选择不提这茬。跟林墨温存一番,说了半天话后,心情舒畅的回到书房继续编程。

次日,韩勋跟不少关系不错的人传了口信,他把京城皇家大酒店包了,邀请大伙后天晚上去玩。大家多多少少听到风声,知道韩父韩母回国了,很可能会参加明天的酒会,高兴之余,少不得多了几分郑重。

酒会当晚,林墨也一起去了,韩勋很正式的给大家介绍了林墨的身份,韩母很亲热的将他带在身边。如此,林墨以一种与前世截然不同的身份,进入了京城的上流jiāo际圈。当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jiāo替出现,当他们脸上的鄙夷嘲讽变成示好追捧,林墨心里五味杂陈,感慨良多。

韩勋邀请的都是些年轻人,韩父和韩母简单露个脸,跟少数几个与韩勋走得特别近的人聊了聊,便借口身体不适先行回家了。林墨一向不喜欢应酬,跟这些二代三代,也很难有什么共同话题,就跟韩父韩母一块离开了。可怜陈俊曦憋了一肚子话,想跟林墨说,结果只打了个招呼,压根儿没找到单独相处的机会,人就走了。

韩勋一直应酬到下半夜才喝得醉醺醺的回家,林墨在房里看书等他,等他一回来,就把一早准备好的醒酒汤喂他喝下去。韩勋酒量很好,醉得不算太厉害,喝过醒酒汤,又清醒了些。老头子在,四处都是他的眼线,他也不敢耍赖趁机占便宜什么的,自个儿老老实实去洗了澡,躺在chuáng上一觉睡到大天亮。

就这样,在京城逗留了十来天,韩父韩母把能参观的景点都去了一遍,又参加了几场慈善晚会,才收拾着南下去林墨家里。

第96章 接风

这来十天,林建一直忙着选址建厂的事情。现阶段满打满算,加上锦城还没开张的那家火锅店,总过也不才一家总店,一家分店。就算生意再好,平均每天要用的料也超不过一千份,只需要请一些人给柳立打下手,少少的买一些必须的机器设备,修几间房子就够了,规模顶多就算个作坊。

不过林墨考虑的比较长远,现在铺面有现成,资金也相当充裕,爸爸的经营能力比他想的更qiáng,随着他对火锅店的经营模式不断熟悉,只需要人手到位,扩张起来非常迅速。所以,对应的后勤供应,一开始就必须尽量到位,势必不能在这上面拖了后腿。

林墨和林建商量过后,决定先买下50亩土地,把厂址订下来,先划一小块地方修一些厂房用着,其他地方找专业人员规划后,再进行修建。其实就算真要建个能供应得上火锅店需要的底料厂,也用不着这么多土地,林墨这会儿买这么多地,很大程度上是图便宜。

青桐村离城比较近,但严格来说还算不上城郊,村里除了一个半停工状态的砖厂,再没其他工厂。林建跟林常青一起去相关部门问了,地价在十五万左右一亩,赔到村民头上,再加上青苗费,一亩地他们大概能拿到四万多一点。林建看中的那块地在开发中的荒山附近,紧靠着路边,jiāo通便利。同样的,紧挨着路边的田地,别人耕种的时候也便利,这些赔偿款在现目前看起来不算低,却不是人人都愿意卖的。

这五十亩地牵涉了二三十户人家,地多的人,全家的口粮田几乎都在里面了,地少的人,不过几分地而已。地多的人要么想卖个高价,要么就压根不想卖,怕卖了地,以后钱也用了,地也没了,本身又没文化又没技术,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吗?对于许多农民来说,没有什么是比土地更令他们安心的东西。地少的人虽然没这么多顾虑,但都架不住想卖个好价钱,暗地里跟着不想卖地的人瞎起哄。

林常青做了几十年老村长了,在村里的辈分也高,说话比普通村gān部有分量,他召开了几次大会,把大伙集中起来商量。同意卖地的人先签字,一算,大概有二十来亩地。再问了村里有没有其他地没有在这里,但愿意卖的人,坚决不愿意卖地的人可以跟他们以地换地。有人害怕卖了地喝西北风,也有人本来有点手艺,或者全家都在外面打工,家里的地根本没人种,这些人都很乐意卖了地换钱。再加上林建也跟村里人承诺了,如果地全卖给了他,只要不偷懒,以后等荒山开发完了,可以优先到那里gān活。这样一来,少了后顾之忧,一些脑瓜子活一点想弄点本钱做个小本生意的村民也动了心。就这样东拼西凑一番,地的问题算是圆满解决了。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