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行医在唐朝 > 第(57)章

第(57)章

郿州近在陕西境内,一行人马轻装简行,不过十日的功夫,就已经抵达这片荒芜的土地。

太子和公主亲临,太守王陵自然是一点不敢怠慢,亲自领了一班人马,早早地立在郿州的关卡前头,迎着夹满huáng沙的风,恭恭敬敬地等待贵客莅临。

没想到从天亮等到天黑,都还没等到李弘一行人马的到来,他也不禁有些慌了神,郿州虽然离长安仅有百里,天子脚下,民风淳朴,但大旱年间,难保出不了什么刁民盗客,要是太子一行在郿州遇刺……

正满腹怀疑间,已远远策马奔来几骑武将,为首的一位翻身下马,三两步迈到王陵面前。

王陵忙笑道:"阁下是……"

"我乃东宫左邻军卫裴源,特来传太子口谕。"

王陵忙不迭跪下,一身颤颤的肥肉几乎贴到地面上:"臣谨领太子口谕。"

"传太子口谕:王公事务繁忙,不必特地迎驾,本宫与公主已另择小道,暂且歇在永宁郡公府里。"

永宁郡公王崇基乃是初唐名相王珪之子,就住在郿州城内。

王陵往上数三代也算和王崇基是沾了几分亲故,但王崇基承袭了他父亲清高的气节,并不喜欢与他走动亲近,更谈不上什么同气连枝,两家都是本地数一数二的豪门贵族,却是瞎子见面,照面不识了。

"你听清楚了吗?"裴源很少笑,即使笑,也往往是冷笑,一双浓而锋利的眉毛一挑,仿佛两把匕首悬在一对冷漠的眼上。

王陵被他几个字敲回jing神,讪笑着从地上爬起来,锤了锤挺了一天又弯了一响的背脊,心中正埋怨着,裴源已从袖中取出一枚羊脂白玉的玉佩,递给王陵。

王陵摸不清这玉佩的意思,但也不敢不接,只小心翼翼地观察者裴小将军素无表情的脸色,试探道:"臣听清楚了,这玉佩……"

"这是太子积年带在身边的玉佩,还是往年圣上赏赐下来的。"裴源眼也不抬,"太子知道你为人通透,譬如玉石,纯洁不折,所以特地赏了你这块玉佩,以彰你素年的功绩。"

此言一出,王陵本来还有三分惊喜的心情立刻化作了惊悚,这话里褒贬倒不论,竟是借着打赏点醒他做官之道。

宝玉无瑕,而他自己的为官是不是清清白白有没有瑕疵,恐怕太子心中已有定数。

想到这里,他忙又跪下去,硕大的脑门猛一声扣在地面上:"烦请裴将军带言,臣敬领此佩,当日日悬在公堂,时时警醒自己。"

裴源压着脖子略点点头,朝左右吩咐两句,便策马扬鞭,扬尘而去了。

----

吴议对唐朝农业的印象仅来自于在袁州城时街坊邻居的闲言碎语。

实际上唐朝农业还算旺盛,就拿北方来说,这时候还流行一年两熟,刈麦种禾----也就是早稻chun种夏收,晚稻夏种秋收,一年之中收获两次,土地得到较高的利用度。

在chun冬之接,人们还会见缝插针地种一些白菜之类抗寒抗冻的蔬菜作物。

近几年是罕见的大旱,水田里的稻谷都还gān瘪晦涩,青huáng相间,吴议虽然是头一回下地,也知道田家这数月来的心血几乎都付诸东流了。

田间挖有数道通渠,但水位很浅,古人简陋的抽水工具根本不足以满足水稻田的基本要求。

他蹲下身子,捏了一把田边的泥土,触手全是粗糙gān透的沙石感,心道不好,田不保水,即便通渠不至于断流,单靠人工灌溉也不可能拯救这片注定颗粒无收的土地。

吴议上辈子是没扛过锄头的八零后,压根不知道耕地的锄头怎么使,但没见过猪跑也吃过猪肉,想一想就明白了,这土地都被榨gān了,还能结出粮食吗?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