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行医在唐朝 > 第(42)章

第(42)章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怀里的太平左瞧瞧又看看,痴痴地咬着手指头,并不懂得大人们眼神jiāo集的五味陈杂。

吴议悠闲地侍立一旁,不由感叹,数十年前,这两位皇子的祖父弑兄bi父,他可想得到的,两代之后,李唐皇室居然是一派兄友弟恭的融洽。

自古多情不帝王,难怪武后最终越而代之。

窗外三两束热烈而明艳的秋阳穿柩而过,低低映在沛王苍白如纸的脸上,添上一种别样的生气,一片宁静中,吴议听见他轻柔坚定的声音。

"弘,下次秋猎,我一定不会再逃在病榻上了。"

----

秋去冬来,这一年的年关来得几乎猝不及防。

秋猎过后,回到熟悉的官学,吴议早不必跟着去看沛王的疾病,好在长安城内从来不缺好事之徒,大街小巷都已流传着张起仁妙手医绝症的故事,看来李贤身体已无大恙。

和沛王痊愈的消息一起传来的,则是英国公李勣亡故的噩耗。

他早已病入膏肓,连张起仁都断言活不出chun日,却凭着一股子气性硬挺到现在,已经是穷弩之末,无以为续。

他的死亡,为凌烟阁二十四贤臣的传说画上了一个平平淡淡的终点,也彻底终结了那个广开言路、君臣相谏的美好时代。

李治终归还是敬重他的,不仅令他风光大葬,还允其陪葬昭陵,和他那些先走一步的老友和旧主重回一块。

他就这么走了,带着一个"贞武"的谥号,带着一方御赐的棺椁,在群臣和百姓的悲嚎之中,静静地带走了属于贞观盛世最后的见证。

去的人不能再回头,活着的却依然要继续。

李敬业袭了他的英国公爵位,一时风光无限,就连带徐容这个义孙也被破格提拔入太医署,跟在张起仁手底下当差,前途一片大好。

零零散散的传闻就像北国一阵盖过一阵的冬风,令人应接不暇。吴议来不及悲伤李勣的离世,就迎来正在头疼的难关。

那就是岁终试。

第29章 木秀于林

岁终试考查生徒们这一年的学业, 只有每年的岁终试过关, 才可进入下一年的课业。连续三年不及格者,就可以收拾好包裹, 圆润自觉地滚回老家。

吴议和严铭等人皆是七年制的内科生徒, 已经修满了一年的学业,只要这一回岁终试顺利过关, 就可以分拨到具体的太医博士名下,实地跟着学习。

这样的修习制度和现代的临chuáng学制颇为肖似, 可考试的内容一点也不必现代简单,吴议望着堆积成山的医经, 默默叹了一口气。

为什么他就不能穿成别的专业,非要当一个苦bi的医学生!

严铭更是愁云惨淡:"我这四经还没有念熟呢,要是这一回没合格,我父亲肯定会打死我!"

吴议把书盖在自己脸上, 眼神木然地仰躺下去,日子仿佛回到了读书时代每个黑色期末月, 恨不得能把这些繁琐复杂的知识一口吃进去。

苦读二字,从古至今包含了多少学子尘封寒窗的漫漫年月和一腔饮冰难凉的沸腾热血, 十载光yin一闪而逝,又有多少人渡过学海,出人头地。

吴议深知自己并非天才,也无异能, 唯一能仰仗的, 也只有那份穿越千年仍然跃动不息的信念----

为人医者, 一世悬壶。

不求扬名天下,但求无愧于心。

想到这里,他躁动不安的内心稍微宁静了下来,要真的想要脱离医科,李素节当然也不会qiáng求他,大可以辞了官学回袁州城,不必在这个沉闷之处埋头苦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